亞開行對GDP走衰的重審預測並未超出中國政府確定的空間。政府將2019年經濟目標增長指數壓低到6-6.5%,2018年的GDP放緩至6.6%,這是28年來最低的指數。
中國內需將成為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下跌的主要風險將與中美貿易衝突潛在激化有關。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yasuyuki sawada)在最近預測演示中指出。法新社援引他的意見進行了報道。
俄羅斯戰略研究院專家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就亞開行報告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美貿易戰是影響中國經濟的要素之一。
他說:"影響中國經濟是自然的,同時也將觸及美國和世界的經濟。大家都已經習慣於中國是世界發展的火車頭,這對世界都有負面影響,但中國經濟總體處於舒適區域,儘管形式上增速在放緩。"
但這不意味著經濟下跌,因為6%增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是沒有的。米哈伊爾·別里亞耶夫這樣指出。中國經濟是巨大的綜合體,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壓低增速,也就是降低我們已經習慣了的高指數,總體來說也是經濟發展規律。這種規律在所有高水平生產的國家中都是存在的。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薩里茨基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提醒道,中國經濟合乎規律的增速下跌,最近一些年中在日本和韓國也曾有過。
他說:"我覺得,有關中國經濟未來的悲觀預測,這方面並不令人憂慮。也許,中國的任何現象,在危機和世界經濟衰敗面前當然不會有百分百的保險。而且,目前還沒有這些徵兆。因此,面對中國所展示出來的增速以及亞開行所做出的預測都應平靜對待,不應有任何悲觀面。"
中國同行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也支持俄羅斯專家的看法。確實,重要的是理性的經濟運行走廊,而不是增速中的幾個點。在此條件下,總的增量在擴大,經濟在正常運行。因此,6.3%、6.2%和6%之間沒甚麼大的差距。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這樣認為。
他說:"我個人認為這種預測多半是不準確的。眾所周知,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約為90萬億元人民幣,並且在2019年上半年又增長了幾個百分點。那麼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是約1萬億元,六個百分點就是接近6萬億元。那麼這6萬億元,哪怕是在十年前,都是10%以上的增長率。所以說中國經濟的增長量是足夠大的,仍在保持上升的趨勢。從微觀經濟角度來看,增量是直接體現經濟增長效果的因素,保持穩定的增量,就是在保持經濟穩定發展。那麼就增速而言,我認為速度放緩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如果大規模放開投資,按照粗放型的模式去發展,實際上增速是可以提高的,但是這種增速毫無意義。其次,當外部環境不大理想時,增速也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在目前世界其他地區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增速是不可能達到從前的兩位數的。所以,真正有意義的是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而不是那百分之零點幾的增速差別。只要在合理的區間內,保持增量的規模,那麼經濟運行就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我想6.3%、6.2%和6.0%事實上並無實質上的區別。 "
中國經濟儘管受到一定的壓力,但仍在"理性範圍內"運行。中國金融部門暫時還不急於像其它國家那樣採取大規模的貨幣刺激措施。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週二新聞發佈會上這樣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