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解釋說,傳統方法是通過在氯化環境下電解鎂的化合物MgCl2而獲得純鎂的,鎂在那裡電離分解。花費在電解過程的100%電流中,只有80%收回,其餘20%被白白浪費了。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的消息中援引研究負責人安德烈雷先科的話:"在傳統條件下,電解鎂-氯化合物陰極釋放出液體鎂,電解陽極釋放出氣體氯。由於鎂滴與氣體混合在一起,它們很容易化合回來。通過降低電解質的溫度,我們找到了預防這一過程的方法,使之釋放出固體鎂。"
原來,如果相當快地(一小時內)提高電解質的溫度,使鎂熔化開,隨後快速把融化開的鎂從電解質中取出,那麼會失去不到5%的金屬,而傳統技術會失去20%的金屬。這樣,學者們能夠把鎂的產量增加15%,同時把耗電量減少5%。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承諾,在不久的將來,學者們計劃研究使整個操作過程自動化的問題--從在電解質中融化鎂的氯化物到排出成品鎂的熔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