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德國的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弗蘭克·澤林(Frank Sieren,又譯名弗蘭克·西仁)對形勢的看法卻是不同的。他認為,在布魯塞爾沒有達成"突破性的協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 請問您如何評價歐盟--中國峰會?要知道歐中聯合聲明的通過相當艱難。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是的,直到昨天之前都尚不明朗,歐中雙方是否最終能夠就聯合聲明達成一致。但中國和歐盟仍然簽署了聯合公報,他們此舉釋放了甚麼信號?
弗蘭克·澤林:信號是未來的談判依然漫長。一切將以極小的步驟向前推進。需要作出讓步,許多想解決的議題或者想向前推進的議題,現在都將被推回給相應機關。現在需要觀察,在明年舉行下次歐盟--中國峰會前將如何具體向前推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 (至少從聯合聲明來判斷),中國想進一步開放本國市場,也不會強制轉讓技術。這不是進步嗎?
弗蘭克·澤林:即便查看聯合聲明的細節,那裡說的是,未來不應該再出現"強制性"的技術轉讓,以換取中國市場的准入權。但現在中國人的立場在於,他們完全不強制轉讓技術,自然,西方國家將自願轉讓本國的技術,為此獲得中國的部分市場。從這裡已經可以看出,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小的定義。中國人正是帶著強制性"的技術轉讓這個定義才簽署聯合聲明的。這樣,他們後來可以說:我們沒有強迫任何人去中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中國開展談判時處於強勢地位。但是否還可以說,歐中聯合聲明(也即協議)是在歐盟的壓力下達成的?在上述提到的歐盟3月發佈的戰略性文件中,中國被稱為競爭對手和系統競爭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在歐盟--中國峰會開始前就正式聲明,中國不會爭取分裂歐盟。但李克強在峰會結束後,在"16+1"規格下前往會晤東歐國家。這兩件事的相互關係如何?
弗蘭克·澤林:當然可以作出言語上的聲明:"我們沒有分裂歐盟的意願,我們的意願是向歐盟投資。"但在實際行動上,一切卻表現為分裂。如果各個歐盟成員國所有的努力都指向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滿足本國的國家利益,而他們與布魯塞爾的共同利益卻因此退避到局外的話,這實際上就是變相的分裂。可能,"分裂"是一個過於嚴厲的術語,但這最終將導致布魯塞爾更難達成統一立場。當然,北京瞭解這一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 與美國的關係在歐盟--中國峰會上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
弗蘭克·澤林自2010年起一直擔任德國《商報》(Handelsblatt)駐京記者。他的著述《未來?中國!--新超級大國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政治與經濟》於2018年10月由"企鵝"出版社(Penguin)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