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對抗中國而恢復“冷戰”機制

美國在恢復“冷戰”機制。美國一些前官員和政治活躍分子決定啓動“當前危險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 China),其中包括白宮前首席策略師斯蒂芬·K·班農(Stephen Bannon)在內。倡議建立該組織的人們不隱瞞其活動主要旨在對抗中國。
Sputnik

“中國龍”把“美國鷹”吃了嗎?
可以認為,這是"當前危險委員會"第三次復活。"當前危險委員會"起初在上世紀50年代出現,當時許多美國政界建制派代表擔憂蘇聯在戰後快速恢復和崛起。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勞動生產率、在世界生產中的比重等方面,蘇聯的指標都超過了美國。50年代是蘇聯經濟、工業、科學和軍事工業綜合體的凱旋時代。正是在此期間,蘇聯試驗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了世界上首顆人造地球衛星。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開始在第三世界國家和一些歐洲國家中受到歡迎。為了對抗日漸上升的蘇聯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美國成立了"當前危險委員會"。

但因委員會成員們轉而為艾森豪威爾政府效力,針對蘇聯的"當前危險委員會"很快解散。後來為再次對抗蘇聯,"當前危險委員會"在上世紀70年代得到恢復。隨著"冷戰"的結束,"當前危險委員會"也壽終正寢。現在,美國人決定再度重拾記憶,只不過中國取代了蘇聯,成為美國所面對的主要威脅。

美國國務卿:俄中不應在美國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主張恢復"當前危險委員會"工作的倡議者們在華盛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對美國構成一系列的威脅。中國軍力上升、戰略核潛力加強、盜竊美國技術,這一切都令美國感到不安。

"當前危險委員會"的副主席是弗蘭克·加夫尼(Frank Gaffney Jr.),他曾在羅納德·里根政府時期擔任美國國防部高級職員。他說,"當前危險委員會"的任務是成為在國家層面上就中國威脅進行辯論的基礎。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在美國政界中對抗中國的情緒明顯在上升。正是這些情緒助推了美中貿易戰。雖然現在美中兩方舉行的貿易談判完全可能以簽訂某種協議而告結束,但美中兩國的基本矛盾仍像過去一樣保持下來。

楊勉說:"貿易戰是當前中美衝突的突出表現,美國政界、媒體和其他領域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人始終對中國抱有敵意。在中美關係大門打開之前的五六十年代,美國對中國實際上也進行了冷戰,當時主要針對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現在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因為中國已經崛起,美國認為,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面,中國都對其霸主地位構成威脅。中美貿易戰作為經濟領域的一場鬥爭,不乏政治方面的原因。若達成協議,可以相對緩和爭端。中美關係的鬥爭本質不會改變,美國敵視中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敵視中國崛起,會想盡辦法給中國設置各種障礙。但兩國畢竟在經貿、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有著緊密聯繫,所以,中美鬥爭雖不會停止,但也不等於說兩國會始終處於高度對峙狀態。兩國可以通過談判達成某種形式的妥協,保持正常的國家關係,不是一定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一定是零和博弈。但這主要還是取決於美國,美國要理智地、現實地看待中國崛起和當代世界的力量對比"。

不久前,美國國務院主管國際安全與防擴散事務助理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福特表示,美國必須意識到與中國競爭的必要性。他說,美國多年來心存幻想,認為中國最終將成為像本國一樣的民主國家,因此沒有人認為兩個體系之間存在競爭。但福特表示,現在很明顯,中國只在一個方面爭取與美國相似:奪取美國的主導地位,成為世界頭號權力中心。北京則多次呼籲美國放棄"冷戰"式思維與零和遊戲的陳舊觀念。中國外交部多次表示,中國一向主張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認為有必要付出更多努力鞏固中美兩國之間的互信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