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地方政府不想負債?

中國地方政府不增加債務,儘管經濟放緩。根據中國財政部的數據,去年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為4.17萬億元人民幣,低於2017年。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向地方政府做出讓步,地方政府現在可以發行更多的債券來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但地方政府並不急於增加債務。
Sputnik

中國再次依靠刺激措施拯救經濟?
在公佈2018年經濟增長統計數據後,中國監管機構迅速做出保證,經濟無論如何不會硬著陸,因為政府已經提供了重要的刺激措施。中央銀行、財政部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三部門都表示,將繼續減輕今年的稅收負擔,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同時通過降低對銀行施加的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將更容易獲得貸款。預計還將增加地方政府債券的配額,銷售收入將用於維持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項目。
然而地方政府不太看好新的一年。至少有8個省份降低了2019年的GDP增長預期。 天津預計經濟增長率最少,為4.5%。接下來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預計GDP將增長5.5%。自2008-2009年危機以來,中國地方政府通過信貸保證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經濟增長。然而,首先,隨著大量債務的積累,還債變得更加困難。其次,地方預算承擔了社會義務的沈重負擔。而如果過去現金缺口可以通過出售開發項目的土地來填補,而現在房地產市場正在放緩,這種收入的前景非常模糊。
因此,儘管需要支持經濟增長,地方政府也必須避免過度的債務負擔。否則問題會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威脅金融穩定。中國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凱就此評論道: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但地方政府債務並未增加。據財政部消息,過去一年地方政府總債務規模為4.17萬億,低於2017年的債務。在國家政府為地方政府減負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現在可以發行債券用於投資基礎設施項目,不急於借債。這與國家大環境有關。最近幾年中國的負債率上漲較快,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率達到76.6%,雖然低於國際通行的警戒線,但上漲速度非常快。因此,中國目前推行‘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降低地方政府債務。沿海南部的一些省份對政策把握較好,中西部相對遲鈍一些。這是同時控制地方政府與總量逐步下降而導致的一個後果。"

按照這位中國專家的意見,中國將使經濟增長因素多樣化。當然主要寄希望於國內需求。但中國對外投資也應該有成果。李凱接著說:

"另外,還有對外工程,例如‘一帶一路'倡議,其中隱含著通過對外項目來帶動國內建築能力的輸出。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工程類的國際貿易。‘一帶一路'項目最初開展還比較順利,後來出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國家無法償還中國的債務,擔心負擔太重而持謹慎態度。中國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因此最近幾年對於投資更加謹慎。國內的公共投資可能會出現一個溫和的增長,不可能像08年一下子投入4萬億那樣,出現劇烈的變化,而是可能通過一些定向的貨幣投放或財政手段來逐步放鬆,國家會不斷調整宏觀調控的力度。"

這位中國專家深信,監管機構擁有很多控制經濟形勢的槓桿。金融體系並不立即需要大量信貸資金和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驗表明,務必謹慎行事,不要造成一些大的不平衡,就像當年出現大量影子銀行,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過剩。地方政府還有時間確定所需要的債務融資水平。正如新華社所指出的那樣,通常債券的發行應在今年九月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