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濟學家們就怎樣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才能更能客觀地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態和規模一直爭執不休,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在未來10年中國肯定會超過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不管如何計算它。增長的主要動力應該是中國迅速壯大的中產階級。正因為如此,中國經濟將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並將能夠通過國內消費確保增長。十多億人口的潛力將帶來巨大福祉。
根據渣打銀行目前做出的預測,中產階級的消費和壯大也將刺激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最終,正如渣打銀行認為的那樣,一些國家將完成巨大飛躍。例如,印度的GDP將增長4倍,印尼將增長2倍,土耳其、巴西和埃及也將表現出快速增長。中國將增長1.8倍,而美國,根據渣打銀行預測,自己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60%的小幅增長。
王志民說:“貿易戰的確會影響到中國很多人,不僅是中產階級,而且中國的中產階級並不明顯,我們沒有衡量中產階級的標準。而且中國和美國不一樣,美國的中產階級收入放在中國就不是中產,而是高收入。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很多產品還是我們的優勢產品,也就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那麼貿易戰就會對普通製造業的工作人員造成影響,而這一群體還算不上中產階級。我相信中美兩國最後都會找到相對妥協的辦法,中美貿易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是很難的,但是總會緩和。中國的發展還是要靠自身經濟的健康發展。”
王志民專家認為,在GDP方面超越美國對中國來說不再是目的本身。畢竟這個數字不能總體上反映真實情況。對於中國來說,現在重要的是從數量指標向質量指標過渡,轉向創新發展。
王志民接著說:“僅從GDP的角度看,如果中國經濟增長保持6到7的速度,美國保持2%的速度的話,到2030年或最多到2040年,中國可以超過美國。但是,這個意義並不大,因為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還要多,即使中國GDP總量超過了美國,但是從GDP人均來看。我們與美國仍有四倍多的差距,這個問題要正確看待。其次,GDP是一個數量指標,而經濟發展的質量很難用GDP來衡量,比如,核心技術、社會環境、氣環境。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美國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大,美國一些地區的自然條件優於中國,美國目前的世界影響力仍然不容忽視等等。所以,我認為這樣的預測或許真的會實現,但是現實意義並不大。”
包括“中國製造2025”在內的科技發展計劃,應有助於將粗放型增長模式轉變為集約型增長模式。唐納德·特朗普和美國政治建制派的其他代表人物不止一次批評這個計劃,並指出,貿易戰的目的就是防止美國技術被轉讓給中國。同時美國認為,中國的工業政策旨在依靠美國的知識產權而致富,但中國政府越來越堅信,加徵關稅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消除貿易失衡,而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遏制中國增長的一種企圖。
然而,正如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利克所說,特朗普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他認為,美國的關稅措施和保護主義政策不會迫使中國放棄發展自己的科技基礎,而且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參與度極高。佐利克認為,美國挑起貿易戰爭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美國製造商同樣因關稅戰而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