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認為,這些摩擦與巴拿馬運河的使用未必有著直接的關係,而更有可能是因為中國向該地區推出的合作模式的誘惑力。
卞永祖說:"儘管美國是巴拿馬運河的第一大用戶,看似與中國在這一地區有競爭關係,但是從經濟的角度講,中國和美國在此並不存在利益摩擦。巴拿馬運河越繁忙,中國和美洲之間的經濟聯繫也就越緊密,這對於中巴美三方而言是互利共贏的。因此美國沒有理由反對中國與巴拿馬越來越緊密的經濟聯繫。再次,中國之所以與巴拿馬展開自貿區談判,主要是由於巴拿馬看到了中國的商機,主動要求與中國建立自貿區。巴拿馬對中國來講是很小的貿易夥伴,但中國之於巴拿馬而言是非常大的貿易夥伴,他們更有動力與中國建立自貿區。如果中巴自貿協定得以順利簽署,將會有更多的中國貨物經過巴拿馬運河運往美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巴拿馬將成為重要的物流中心,這勢必為該國經濟帶來巨大利益。對此,美國可能會有些失落,畢竟美國是對中南美洲影響最大的經濟體。不過這也側面迫使美國反思,未來應如何平衡本國利益與其他美洲國家的利益,讓其他國家也能從美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利"。
卞永祖就此評論道:"越來越多的國家同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已成大勢,各國對此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政治因素,從全球的政治版圖來看,聯合國中也只有北京政府能夠代表中國。與中國建交是秉持了‘一個中國'的政治正確原則。另一方面是經濟因素,中國的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迅速,全球很多國家都能夠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利。中國的經濟處於相對高速的發展過程中,而台灣、西歐、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則處於中低水平。所以,未來有更多的中美洲國家與中國建交也是順理成章的。"
建交後,中國隨即開始在巴拿馬實施大型項目--建造郵輪港口。經濟與政治互不分離的關係,一目瞭然。中國的經濟實力是其政治外交影響力增強的基礎。北京能夠挫敗美國利用"台灣問題"對自己施壓的任何企圖。中國在遠離自己本土的中南美洲新的成功商業項目,將成為美國暫時只是徒勞在政治和經濟上給中國設障的最好例證。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