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規定,要對外國秘密捲入澳大利亞內政進行刑事調查。有利於國外的工業間諜活動,要經受刑事懲處。提出此項倡議的保守政府指出,這些法律並非針對某個具體國家。但與此同時他們還承認,法律上的變化,是與中國關係出現裂隙的主要原因。
美聯社指出,新法羞辱的是澳大利亞主要夥伴 — 中國。去年12月由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倡議的有關禁止外國政治獻金法律草案,暫時還未提交到議會。
其實,新法在議會通過之前,似乎早對中國啓動了。中國電信巨頭華為集團成為標靶。2011年,澳大利亞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華為參與全國寬帶網設備供應競標。據媒體報道,政府現在準備禁止華為為5G網供應設備。
澳大利亞目前的法律倡議,正加深中澳之間關係的裂痕。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 楊勉這樣認為。
他說:"中澳關係必然會因此進一步冷卻。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從總理到外長不斷發出反華言論,儘管他們也對外表態不與中國為敵,但是實際行動卻是相反的。澳此次通過的反外國干涉法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是明顯有針對中國之嫌。澳大利亞的反外國干涉法此前就已經炒了數月,在討論過程中,該國就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稱中國留學生涉嫌間諜活動、曲解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活動等等。這些一方面反映出澳大利亞的冷戰思維,總是想追隨美國,充當美國在印太平衡中國的幫凶或小夥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澳大利亞對中國崛起的恐懼。澳參議院通過的‘間諜和外國干涉'以及‘外國影響透明度計劃'兩個法案,必然會影響到雙方各個領域的交往。例如,中國和澳大利亞原本有著廣泛、深入的經貿往來和教育文化交流。但如果今後依照上述法案規定,‘凡代表外國政府和外國利益的組織機構和個人必須公開其行為',甚至有些對企業而言不必要公開的信息也要向該國情報機關報備,這就會對在澳開展業務的企業和投資者設置障礙和限制。同理,當一個國家的社會氣氛對中國人都不友好的時候,那麼中國學生也不會願意再到當地留學。對於這樣一個敵視中國的國家,我們為甚麼要與其大力發展關係?政治關係受到影響的同時,經濟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澳大利亞尋找中國間諜攻勢與美國建立遏華地區新機制 — 印度洋太平洋合作計劃相吻合。俄羅斯科學院歐洲所分析師基拉·戈多瓦紐科對此表示關注。"四方聯盟"成員有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印度。專家不排除,美國使用這一機制的目的是,借助於澳大利亞,強化對華施加政治壓力。
她說:"這種趨勢是存在的。最近一段時間里,華盛頓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給予高度關注。可以預測,美國借助於與澳大利亞和日本關係的鞏固,試圖削弱中國的影響力。目前,英國也試圖介入地區力量新組合當中,也在使用美國拋出的說辭:中國在南海政治軍事的存在呈上升之勢。"
從實質來說,現在的澳大利亞已經成為美國在本地區反對中國的馬前卒。正因為如此,這個國家正逐步損害與自己主要經濟夥伴的關係。澳大利亞不惜損害與華關係而與美國有更緊密聯盟的願望,表明這個國家在政治上是短視的。澳方不能或不想弄清楚盟國的陰暗想法:讓中澳關係走衰,以此使澳大利亞不能借助於和中國的合作而增強本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