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一旦目前的談判不那麼卓有成效,這意味著,美國此前宣佈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開徵高額進口關稅,隨後追加到對中國價值1500億美元的商品開徵高額進口關稅,而且限制中國對美國高科技部門進行投資,以上種種措施距離實施就不遠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忠謀認為,另一個問題是,類似限制措施將不僅痛擊中國,也將痛擊美國。中國仍像過去一樣是世界工廠。包括Iphone在內的高科技成品,即便是在其它國家的某個地方研發,但主要部分仍在中國組裝。這意味著,對為組裝Iphone而供往中國的配件徵收關稅將導致成品價格上漲。
事件有兩種發展方案。或者,與經濟合理性背道而馳,產品將採用漲價後的外國配件組裝而成。或者,中國將實現進口替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武漢芯片廠時主張採取第二個方案。他強調,基礎科技是商界生存和經濟繁榮未來的基礎。在美國制裁中興的條件下,依靠自身力量的必要性對中國來說越來越明顯。
兩種方案對各方來說都很難。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認為,中國已經與世界供應鏈高度一體化,僅靠單打獨鬥誰的效率都不高。他說,
"全球經濟是一個整體,尤其是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不是靠一個國家能夠全部完成的。以芯片為例,雖然芯片的應用範圍非常廣,電腦、手機、高鐵等等幾乎所有的高科技行業都會用到芯片,即便是美國,也不會生產所有的高科技產品零部件。中國也是如此,而且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正逐漸由製造者的角色轉化為設計者或者集成者的角色。中國集成了美國、韓國等國的參與,但是成品是在中國生產,銷往全球。中國高鐵也是集成了世界各國的先進技術,最終是在中國生產出成品。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美國企圖在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零部件方面遏制中國的發展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中國的優勢是集成和設計能力,消費者最終需要的是一個成品,而不是某一個芯片。中國所掌握的信息是最完善的,我們既瞭解客戶的需求,也知道世界上最新技術的發展趨勢"。
卞永祖認為,中國進口替代沒有任何障礙,國家擁有向世界推出中國獨家研發和生產的商品的所有資源,但這麼做的經濟合理性將成為問題。專家說: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講,中國具備這樣的能力、資金和技術,即便不能立刻生產出來,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突破這個瓶頸。但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有些時候,"有能力"和"做不做"是兩回事,更多時候,有能力也不一定會去做。因為一個國家有時候完全獨立生產某些產品,並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全球化、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更多的時候是合作併發揮各自的優勢和長處。"
卞永祖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貿易衝突非但無法得到解決,反而得到激化,那麼中國仍然能夠走出困境,擺脫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底在視察湖北省時也呼籲這麼做。他稱," 過去我們勒緊褲腰帶,咬緊牙關,還創造了兩彈一星。因為我們發揮了另外一個優勢,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社會主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下一步科技的攻關要摒棄幻想,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