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國將對自主構建對華關係的英國加大政治施壓
© Sputnik / Alex McNaughton專家:美國將對自主構建對華關係的英國加大政治施壓

© Sputnik / Alex McNaughton
關注
評論
英國保守派在美國的支持下對中國駐倫敦新大使館的建設又發起新一輪的攻擊。挑釁發生在周日,恰逢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應英方邀請抵達英國的頭一天。
英國影子內政大臣克里斯·菲利普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很可能將新使館大樓作為間諜活動的基地。早些時候中國大使館對這種指控給予了否認。顯然這位英國政客支持美國的立場,美國認為新大使館存在安全風險。當地媒體援引一位美國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稱,他對中國從新大使館附近鋪設的電纜下載信息的能力深表擔憂。另有報道稱,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警告英國首相斯塔默,不要允許中國在倫敦主要金融中心附近建立一個"巨型大使館"。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基拉·戈多瓦紐克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美國會千方百計阻止任何形式的中英關係的走近。
戈多瓦紐克指出:“在這方面,特朗普將比他的前任更加強硬。 斯塔默首相將受到更明確、更粗暴且毫不掩飾的壓力。斯塔默的處境將非常難,他要更加巧妙地保持平衡,也許還需要尋找一些漏洞。工黨在對華問題上有與保守派相反的立場,追求與中國發展經貿關係的自身利益。 ”
新一輪炒作反映了中英雙邊關係中存在的一個根本問題,即以中國威脅英國安全為藉口製造緊張局勢。無論是在拜登執政的末期還是特朗普執政的初期,工黨都在試圖將務實主義引入到對華關係中來。但在未來數月,美國政府會竭盡全力阻止英國政府的自主行動。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美國警告英國“別批准中國建新使館”的時間節點非常敏感,體現了其背後存在多重戰略考量,同時也是對華遏制戰略的一部分。
錢亞旭表示:“首先,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美國需要維護西方陣營的統一性,進一步鞏固盟友體系。實際上英國和美國的關係仍然非常緊密,包括此次圍繞貿易戰的談判中,英國也是第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這說明英國政府與美國政府保持著戰略一致;其次,美國意在破壞中歐合作。當前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的影響力呈現穩步擴大態勢。而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英兩國依託倫敦全球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可以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此次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應邀訪英,必然會就中英合作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議題進行溝通交流。在這一背景下,美國顯然不希望中英合作乃至中歐合作能夠快速達成戰略共識。另外,美國的多維戰略焦慮還包括如何遏制中國經濟技術競爭力的發展。一直以來金融安全議題都是美西方的優勢所在,他們不希望中國在該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對金融安全議題進行政治化操作,這也是其戰術的體現。美國這次渲染金融數據敏感風險的手法,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即泛化國家安全概念。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以‘間諜活動風險’為由污蔑中國,絕對是對中國的污名化。對此我們一定要予以堅決反對,不能讓美國在輿論戰中帶節奏。”
不久前,為了挑撥英中關係,美國竟開始侮辱起英國來。美國總統貿易與製造業高級顧問彼得·納瓦羅稱英國是中國的"順從僕人"。 事實上,美國對中國駐英新大使館問題的最終決定的公開干預充分表明,把英國當作自己順從僕人的,恰恰是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