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531/1065764472.html
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立足於現實,西方援助不接地氣
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立足於現實,西方援助不接地氣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2025年5月31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5-31T11:08+0800
2025-05-31T11:08+0800
2025-05-31T11:08+0800
評論
中國
太平洋島國
美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9/05/1d/1065734119_0:7:1198:681_1920x0_80_0_0_b1e05fbbdf7db0ba33a0c5d31b0db33d.png
此次外長會是2021年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機制建立以來,首次以線下方式在中國舉辦。11個同中國建交的島國外長或代表,以及太平洋島國論壇副秘書長納亞西應邀參會。會後發表了聯合聲明。聯合聲明強調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幫助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強加於人,不開“空頭支票”。呼籲各國在發展同太平洋島國關係時堅持島國自主、堅持發展為先、堅持開放包容。太平洋島國對此表示支持和歡迎。除聯合聲明外,中方還梳理了落實本次外長會共識舉措的清單,包括發佈《中國深化同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倡議》(包括向島國提供200萬美元應對氣候變化資金)、建立中國—太平洋島國災害管理合作機制、年內在太平洋島國實施2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加快同有關太平洋島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商談等。會議重點關注了氣候變化問題。會後,王毅答記者問稱,中國對島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特殊處境感同身受,多年來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為幫助島國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做了大量實事。中方向太平洋島國援助了大量節能空調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培訓島國應對氣變人才,為島國增強氣候韌性提供了有效支撐。同時,王毅指出,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社會必須團結應對。個別大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方對此深表遺憾。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中方支持和參與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決心不會變,積極落實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行動不會變。《巴黎協定》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016年11月4日生效,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成果。協定提出,各方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排放。2017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總統首日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同年2月19日,美國正式重新加入。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就任總統首日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陳弘指出,就應對氣候變化而言,雖然採取節碳減排、推廣清潔能源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包括西方一些國家也打著應對氣候變化的旗號,對島國提供這些援助,但實際上這些措施與島國本身的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因為該地區的現代化工業活動非常少,碳排放量在全球的佔比極低。這一情況也反映出,西方國家對包括島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不接地氣。本次會議是在太平洋島國對美國關稅政策和削減經濟援助後果的擔憂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進行。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對所有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對象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太平洋島國也未能幸免。同時,美國大力收縮支出,削減對外援助,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太平洋島國同樣受到波及。據澳大利亞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統計,2008年至2022年間,美國向太平洋島國提供了21億美元援助。有分析認為,凍結援助可能會削弱對美國的信任感,使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聲譽受到永久性傷害。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隨著特朗普提高關稅、削減對外援助並從南太平洋撤出,中國面臨新的機遇。中國外長王毅表示,當今世界並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沈渣泛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勢回潮。面對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方堅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中國矢志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定不移站在國際公平正義一邊、歷史正確一邊、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邊,始終如一做全球南方國家可信、可靠的夥伴。太平洋的遼闊在於海納百川而不拒細流,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於匯聚眾力而共克時艱。中方願同各方攜手構建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1213/1063143124.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528/1065727478.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9/05/1d/1065734119_141:0:1058:688_1920x0_80_0_0_f628e58c8a92c2df3a8cfdd6f91afba2.pn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中國, 太平洋島國, 美國
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立足於現實,西方援助不接地氣
評論
在中國開始同太平洋島國建立外交關係的第50個年頭,5月28日至29日,第三次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在廈門舉行,重點討論了氣候變化與發展合作問題。華東師範大學亞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弘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對太平洋島國構成嚴重生存危機,在幫助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西方不接地氣,中國則從現實出發,考慮島國具體需求,受到當地普遍歡迎。
此次外長會是2021年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機制建立以來,首次以線下方式在中國舉辦。11個同中國建交的島國外長或代表,以及太平洋島國論壇副秘書長納亞西應邀參會。會後發表了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強調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幫助不附加政治條件,不強加於人,不開“空頭支票”。呼籲各國在發展同太平洋島國關係時堅持島國自主、堅持發展為先、堅持開放包容。太平洋島國對此表示支持和歡迎。
除聯合聲明外,中方還梳理了落實本次外長會共識舉措的清單,包括發佈《中國深化同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倡議》(包括向島國提供200萬美元應對氣候變化資金)、建立中國—太平洋島國災害管理合作機制、年內在太平洋島國實施2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加快同有關太平洋島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商談等。
會議重點關注了氣候變化問題。會後,王毅答記者問稱,中國對島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特殊處境感同身受,多年來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為幫助島國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做了大量實事。中方向太平洋島國援助了大量節能空調以及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培訓島國應對氣變人才,為島國增強氣候韌性提供了有效支撐。
同時,
王毅指出,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社會必須團結應對。個別大國退出《巴黎協定》,中方對此深表遺憾。無論形勢如何變化,中方支持和參與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決心不會變,積極落實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行動不會變。
《巴黎協定》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016年11月4日生效,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成果。協定提出,各方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淨零排放。
2017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總統首日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同年2月19日,美國正式重新加入。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就任總統首日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對此,陳弘表示:“氣候變化實際上對太平洋島國構成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因為大多數島國地處海拔較低的島嶼上,受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直接衝擊,部分島國甚至面臨被海水淹沒的滅頂之災。因此,這些國家面臨的氣候變化挑戰已超越一般生活影響的範疇,直接威脅其國家存亡。”
陳弘指出,就應對氣候變化而言,雖然採取節碳減排、推廣清潔能源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包括西方一些國家也打著應對氣候變化的旗號,對島國提供這些援助,但實際上這些措施與島國本身的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因為該地區的現代化工業活動非常少,碳排放量在全球的佔比極低。這一情況也反映出,西方國家對包括島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援助不接地氣。
同時,陳弘稱:“長期以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和經驗。在幫助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雙方開展了防洪堤壩建設、智能預警系統部署、應對潮濕環境相關健康挑戰等一系列合作,有效提升了島國的防災抗災能力。可以說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合作是立足於現實基礎之上,這些符合地區國傢具體需求的解決方案也受到了當地的普遍歡迎。”
本次會議是在
太平洋島國對美國關稅政策和削減經濟援助後果的擔憂日益加劇的情況下進行。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對所有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對象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太平洋島國也未能幸免。同時,美國大力收縮支出,削減對外援助,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太平洋島國同樣受到波及。
據澳大利亞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統計,2008年至2022年間,美國向太平洋島國提供了21億美元援助。有分析認為,凍結援助可能會削弱對美國的信任感,使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聲譽受到永久性傷害。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隨著特朗普提高關稅、削減對外援助並從南太平洋撤出,中國面臨新的機遇。
中國外長王毅表示,當今世界並不太平,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沈渣泛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勢回潮。面對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中方堅信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選擇。中國矢志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堅定不移站在國際公平正義一邊、歷史正確一邊、廣大發展中國家一邊,始終如一做全球南方國家可信、可靠的夥伴。太平洋的遼闊在於海納百川而不拒細流,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於匯聚眾力而共克時艱。中方願同各方攜手構建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