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529/1065731834.html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二號探測器,開啓首次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之旅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二號探測器,開啓首次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之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北京時間5月29日1時31分,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托舉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奔向蒼穹。中國首次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的旅程成功開啓。 2025年5月29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5-29T07:21+0800
2025-05-29T07:21+0800
2025-05-29T07:21+0800
中國
行星
航天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9/05/1d/1065731676_0:15:1106:637_1920x0_80_0_0_3089f4342f43fbd990210150db0bf7ec.jpg.webp
天問二號任務計劃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採樣並返回地球,此後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消息稱,點火約18分鐘後,長三乙火箭成功將天問二號探測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轉移軌道。經過一年的飛行後,探測器將到達小行星2016HO3附近,通過長期伴飛探測獲得目標信息,擇機開展採樣工作。採樣完成後,探測器將飛行約7個月後回到地球附近,主探測器與返回艙分離,前者奔向主帶彗星311P繼續開展探測任務,後者攜帶小行星樣品進入大氣層並降落在預定著陸場。據介紹,從火箭點火到小行星樣品返回地球,或將持續兩年半時間,而整個天問二號任務或將持續近10年。中國在實施天問二號任務的過程中,將驗證並突破微重力小行星採樣、高精度自主導航與控制、超高速再入返回等關鍵技術。天問二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專門為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研制的航天器,總重約2.1噸。長三乙火箭屬於長三甲系列火箭家族。該系列火箭在執行“北斗”、“嫦娥”等重大工程任務中保持了100%的成功率。小行星2016HO3是距離地球較近的准衛星,距離地球約1800萬至4600萬公里,重力極小,直徑在30至100米之間,被認為是研究太陽系起源的“活化石”;主帶彗星311P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內側,距離地球約1.5億至5億公里,兼具小行星和彗星特點,其形成和演化原因備受關注。天問二號任務將測定小行星和主帶彗星的軌道參數、自轉週期、形狀大小、熱輻射特性等信息,研究小行星和主帶彗星的形貌、物質組分、內部結構,而通過對採集樣品的進一步分析,將幫助人類深化對小行星與太陽系早期形成和演化的認識。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78次發射。據瞭解,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實施火星捕獲,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2月24日探測器進入火星停泊軌道,開展了為期約3個月的環繞探測,5月15日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著陸,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211/1064038698.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9/05/1d/1065731676_119:0:988:652_1920x0_80_0_0_b833e5a9ed86fcd754c32b8c2b68d2b7.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國, 行星, 航天
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二號探測器,開啓首次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之旅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北京時間5月29日1時31分,中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托舉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奔向蒼穹。中國首次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的旅程成功開啓。
天問二號任務計劃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探測、採樣並返回地球,此後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科學探測。
消息稱,點火約18分鐘後,長三乙火箭成功將天問二號探測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轉移軌道。經過一年的飛行後,探測器將到達小行星2016HO3附近,通過長期伴飛探測獲得目標信息,擇機開展採樣工作。採樣完成後,探測器將飛行約7個月後回到地球附近,主探測器與返回艙分離,前者奔向主帶彗星311P繼續開展探測任務,後者攜帶小行星樣品進入大氣層並降落在預定著陸場。
據介紹,從火箭點火到小行星樣品返回地球,或將持續兩年半時間,而整個天問二號任務或將持續近10年。中國在實施天問二號任務的過程中,將驗證並突破微重力小行星採樣、高精度自主導航與控制、超高速再入返回等關鍵技術。
天問二號探測器是中國首個專門為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研制的航天器,總重約2.1噸。長三乙火箭屬於長三甲系列火箭家族。該系列火箭在執行“北斗”、“嫦娥”等重大工程任務中保持了100%的成功率。
小行星2016HO3是距離地球較近的准衛星,距離地球約1800萬至4600萬公里,重力極小,直徑在30至100米之間,被認為是研究太陽系起源的“活化石”;主帶彗星311P位於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內側,距離地球約1.5億至5億公里,兼具小行星和彗星特點,其形成和演化原因備受關注。
天問二號任務將測定小行星和主帶彗星的軌道參數、自轉週期、形狀大小、熱輻射特性等信息,研究小行星和主帶彗星的形貌、物質組分、內部結構,而通過對採集樣品的進一步分析,將幫助人類深化對小行星與太陽系早期形成和演化的認識。
據瞭解,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實施火星捕獲,成為中國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2月24日探測器進入
火星停泊軌道,開展了為期約3個月的環繞探測,5月15日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是中國首次實現地外行星著陸,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