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416/1065010476.html
中國成功構建地月空間三星星座,創造三個國際首次
中國成功構建地月空間三星星座,創造三個國際首次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2025年4月16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4-16T10:43+0800
2025-04-16T10:43+0800
2025-04-16T10:44+0800
中國
航天
新突破
技術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1517/23/1015172341_0:66:1280:786_1920x0_80_0_0_17906daf0a48c7b773f5c0b0fbd827a7.jpg
報道稱,遠距離逆行軌道(DRO)是地月空間中一類十分獨特的有界週期軌道族,順行繞地、逆行繞月。其中位於相對地月的勢能高位軌道族,是連接地球、月球和深空的交通樞紐,具有低能進入、穩定停泊、低能全域可達等獨特屬性,是地月空間的天然太空港。2017年,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通過多年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率先闡明瞭地月空間DRO的獨特屬性和戰略價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論突破;2022年2月,中國科學院啓動實施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提出自主創新、新穎獨特、簡潔可行的地月空間大尺度三星星座規劃;2024年2月3日,該先導專項首顆試驗衛星DRO-L,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並正常開展相關實驗;2024年3月13日,DRO-A/B雙星組合體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24年8月28日,DRO-A/B衛星組合體成功分離。8月30日,DRO-A/B衛星分別與DRO-L衛星成功構建K頻段微波星間測量通信鏈路,驗證了三星互聯互通的組網模式,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基於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成功實現在軌部署。在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方面,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在多年地月空間航天動力學與空間探索研究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以飛行時間換取更大載荷重量和應急處置裕度的設計理念,並在先導專項中得到驗證,最終消耗傳統手段五分之一的極少燃料,即完成了地月轉移及DRO低能耗入軌,這是中國航天器首次實現低能耗地月轉移。該突破顯著降低地月空間進入成本,為大規模地月空間開發利用開闢了新路徑。在驗證117萬公里相關通信鏈路方面,取得地月空間大尺度星座構建核心關鍵技術。在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方面,該先導專項成功驗證衛星跟蹤衛星的天基測定軌新體制,通過在軌衛星3小時星間測量數據,即實現2天地基跟蹤測量數據的定軌精度。這一突破顯著降低地月空間航天器運行成本、大幅提升運行效率,為航天器高效運行開闢了新路徑。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205/1063959235.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1517/23/1015172341_72:0:1208:852_1920x0_80_0_0_d2bb495a74f2af124709f3af4ab72243.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國, 航天, 新突破, 技術
中國成功構建地月空間三星星座,創造三個國際首次
2025年4月16日, 10:43 (更新: 2025年4月16日, 10:44) 綜合中國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中心)4月1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學術研討會”透露,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已取得包括創造三個國際首次在內的重要建設進展: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基於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並實現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驗證117萬公里K頻段星間微波測量通信鏈路、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等三個國際首次。
報道稱,遠距離逆行軌道(DRO)是地月空間中一類十分獨特的有界週期軌道族,順行繞地、逆行繞月。其中位於相對地月的勢能高位軌道族,是連接地球、月球和深空的交通樞紐,具有低能進入、穩定停泊、低能全域可達等獨特屬性,是地月空間的天然太空港。
2017年,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通過多年應用基礎理論研究,率先闡明瞭地月空間DRO的獨特屬性和戰略價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論突破;2022年2月,中國科學院啓動實施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提出自主創新、新穎獨特、簡潔可行的地月空間大尺度三星星座規劃;2024年2月3日,該先導專項首顆試驗衛星DRO-L,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並正常開展相關實驗;2024年3月13日,DRO-A/B雙星組合體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24年8月28日,DRO-A/B衛星組合體成功分離。8月30日,DRO-A/B衛星分別與DRO-L衛星成功構建K頻段微波星間測量通信鏈路,驗證了三星互聯互通的組網模式,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基於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成功實現在軌部署。
在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方面,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在多年地月空間航天動力學與空間探索研究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以飛行時間換取更大載荷重量和應急處置裕度的設計理念,並在先導專項中得到驗證,最終消耗傳統手段五分之一的極少燃料,即完成了地月轉移及DRO低能耗入軌,這是中國航天器首次實現低能耗地月轉移。該突破顯著降低地月空間進入成本,為大規模地月空間開發利用開闢了新路徑。
在驗證117萬公里相關通信鏈路方面,取得地月空間大尺度星座構建核心關鍵技術。
在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方面,該先導專項成功驗證衛星跟蹤衛星的天基測定軌新體制,通過在軌衛星3小時星間測量數據,即實現2天地基跟蹤測量數據的定軌精度。這一突破顯著降低地月空間航天器運行成本、大幅提升運行效率,為
航天器高效運行開闢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