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反華關稅:長期博弈還是敲詐勒索?

© AP Photo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總統特朗普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04.2025
關注
評論
根據一些評估,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在短短幾天內已經升級到了堪比相互禁運的程度。衛星通訊社試圖理清美國對華發動關稅戰的計劃。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特朗普的老朋友斯科特·貝森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就北京為回應美國的行動而徵收關稅時發表評論稱:“我不稱之為貿易戰。但中國升級了。而(特朗普——編者注)總統非常勇敢地做出了回應...... 也可以說,他(特朗普——編者注)令中國陷入了不利境地。他們(對美國關稅 —— 編者注)做出了回應,他們向全世界表明他們是‘糟糕的演員’。而我們則準備與那些沒有做出回應的盟友和貿易夥伴合作。信號很簡單:不要反擊,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貝森特發表此番言論時,特朗普已經宣佈對大多數貿易夥伴實施的加徵關稅措施暫停90天。據貝森特稱,當相當多的國家為了降低華盛頓設置的貿易壁壘而表示希望按照美國的條件重新審視與美國的貿易條款時,中國就已經處在“被包圍”的境地。特朗普本人則用粗俗且傲慢的言辭談到了一些未指明的國家政府,為了重新贏得他的好感並與美國達成協議,這些夥伴願意做出任何讓步。與此同時,因加徵關稅後又暫停關稅而引發的股市波動,讓最富有的美國人又額外增加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其中許多人都是美國總統核心圈子的成員。比如,埃隆·馬斯克的財富增加了360億美元,馬克·扎克伯格的財富增加了260億美元,而英偉達老闆黃仁勳的資產增加了155億美元。
“關稅” 一詞是特朗普主義者意識形態中的關鍵術語,也是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現任政府支持者的觀點,上世紀由美國自身構建的全球貿易體系已經不能給美國帶來好處。特朗普和他的下屬們幻想著通過國家的再工業化,以求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實現更大程度的自給自足,並在美國經濟蕭條的地區增加穩定的就業崗位。此外,華盛頓打算解決因冷戰期間和冷戰之後,美國與一些歐洲和東亞工業大國簽署的一系列協議所形成的的巨大的貿易逆差。特朗普主義者認為,在全球範圍內徵收關稅,還應消除那些出口很大一部分面向美國的國家存在的漏洞。與此同時,通過為美國國內企業創造有利條件,特朗普期望將國內外的公司吸引到美國。最後,即使摧毀既定的自由世界秩序和貿易體系,特朗普主義者仍然打算竭盡全力維護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正如許多分析人士指出的,而且從特朗普團隊中一些關鍵的經濟學家的言論也可看出,關稅只是本屆政府實現既定目標的第一步。在關稅衝擊之後,特朗普主義者打算利用美國的消費市場以及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作為槓桿,重新考慮與美國勢力範圍內眾多國家的合作條件。美國可能會試圖迫使那些依賴於他的夥伴,比如,日本、韓國和歐盟,為美國提供的軍事保護“買單”。此外,還可能涉及貨幣交易以及各國承擔本國貨幣對美元升值的義務,類似1985年的《廣場協議》,這本身也將為美國工業帶來競爭優勢。
然而,美國希望在與競爭對手的較量中,首先是與中國的較量中實現哪些目標呢?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長期升級,可能會給全球貿易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並嚴重損害兩國利益。考慮到美國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的份額(佔全球GDP的40%以上)以及兩國之間的深度融合,當前的貿易衝突潛在的全球影響方面是史無前例的。同時,特朗普本人及其代表,包括最近幾天,多次暗示,他對中國施加巨大壓力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達成協議。
美國免除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2.04.2025
美國免除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
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告訴衛星通訊社,“美國應對貿易衝突的方式是特朗普所喜愛的‘肇事逃逸’(hit-and-run)風格,而且他之前類似行動的經驗表明,這種做法的最終結果往往要比最初的意圖溫和得多。比如,特朗普發起的重新談判,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變成了美墨加協定(USMCA),以及與韓國的協定(《美韓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然而,如果對手不準備退縮,特朗普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困境。在實際禁止與中國貿易的情況下,特朗普也指望中國迅速做出讓步,但如果沒有出現讓步,並且高關稅持續的時間一再延長,那麼他將面臨問題。”

卡申表示:“美國非食品類零售商品約25%-30%來自中國,其中包括多達30%的在美銷售傢具、40%-50%的電腦和智能手機,以及很大一部分家用電器。個別種類的商品,如兒童玩具,幾乎全部從中國進口。引入事實上的禁止性關稅意味著某些市場會出現商品短缺,而其他市場的價格將大幅上漲。遠非所有替代供應商都能迅速增加產量,以彌補中國生產商的撤出。在某些領域中國生產商將不可替代。我認為,中國已經仔細研究了各種事態升級可能,可以給特朗普上一課。”

目前,美國消費市場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程度非常高。長期維持高關稅可能會對美國普通消費者的錢包帶來嚴重影響,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將不可避免地引發通貨膨脹,對美國的生活水平、國內穩定產生負面影響,並可能降低美國民眾對特朗普行動的支持率。這位專家認為,中國在應對特朗普的行動時,既考慮到了自身的優勢,也考慮到了美國的弱點:
這種情況已迫使美國做出一些調整。週五晚間,美國海關發表聲明稱,額外關稅將不適用於一系列進口電子產品,其中許多來自中國。具體而言,例外商品包括智能手機、電腦、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存儲卡等。然而,美國的進一步行動還將取決於特朗普主義者自己所堅守的信念。儘管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言美國當前的經濟政策會崩潰,但特朗普身邊盡是質疑被大多數專家公認為科學公理的東西的人,至少在公開場合他們是這樣做的。例如,幾周前美國前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在接受採訪時,就對特朗普主義者所推崇的經濟政策必然導致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爆炸性上升的論斷提出了質疑。
此外,不能忽視的一個事實是,特朗普有意重塑整個貿易體系,追求長期戰略目標。包括著名國際關係專家約翰·米爾斯海默在內的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政府既會以絕對利益為導向,也會追求相對利益。米爾斯海默認為,特朗普相信美國不僅能在長期贏得與中國的貿易戰,在中短期遭受的損害也會小於中國。歷史表明,要預測政治和經濟領域這種大規模轉變的所有後果是極其複雜的,因為在此類進程中存在諸多未知因素。中國在新形勢下的立場和行動將是決定性因素。貿易衝突的發展前景可能在未來幾周甚至幾天內就會顯現。
4月2日,特朗普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10%的基本關稅。然而,大多數國家的稅率更高——稅率的高低根據美國對各國的貿易逆差計算得出,美方稱這是為了平衡貿易。
就中國而言,新關稅系在已有關稅基礎上加徵,起初為54%。作為回應,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結果美國將稅率提高至104%,中國政府的回應是將稅率提高至84%。隨後,美方又將關稅提高至125%。根據白宮的解釋,這一稅率加上最初徵收的20%,大多數中國商品的最終關稅達到145%。中國則自4月12日起將對美關稅提高到125%。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
中國海關總署:今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 增長1.3%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04.2025
中國海關總署:美國政府濫施關稅不可避免地對全球貿易造成負面影響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