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面對來自美國的風險欲加速轉向中國

© AP Photo / Steve Helber日韓面對來自美國的風險欲加速轉向中國
日韓面對來自美國的風險欲加速轉向中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03.2025
關注
評論
中國、韓國和日本已同意加快建立三邊自由貿易區,加強供應鏈領域合作和出口管制對話。這是周日在首爾舉行的三國經貿部長會議的主要成果。三國部長上一次會議是2019年12月在北京舉行的。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會面時表示,受單邊主義及保護主義蔓延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日韓作為區域乃至全球重要經濟體,應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系,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持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韓國部長官安德根敦促合作夥伴聯手應對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包括在關鍵礦產供應鏈方面加強合作。韓國部長強調,部長級會議不僅對三國,而且對國際社會都會產生重大反響。
在首爾舉行的此次會議是在東京三國外長會談一周後舉行的。 當時三國外長都表示同意深化三邊合作,共同應對日益加劇的保護主義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日韓經貿部長在與美國談判不徵收額外進口關稅的嘗試失敗後,便與中國坐到了談判桌前。密切的盟國關係,例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也都無濟於事。
全球市場專家、獨立分析師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認為,所有這一切只會進一步強化日韓最近表現出來的重構對華經貿關係的強烈願望。

米哈伊爾·別列亞耶夫專家說:“與美國的軍政聯盟不再能保證日韓與美國的貿易關係的可預測性。美國的進口問題通常會給其經濟安全帶來空前的風險。在這些條件下,中國因素以及通過自由貿易區與中方建立的集體力量正在增加。 在首爾舉行的會議表明,三國願意減少建設生產和供應鏈的政治方面的障礙以及讓出口管制更有可預見性的願望。對美出口遇到的問題將促使日韓更廣泛地向中國開放市場。”

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03.2025
中日韓就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區域及多邊合作達成共識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認為,特朗普使用“關稅大棒”給日韓造成的後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日韓兩國制定獨立貿易政策以及抵制美國阻礙它們對華貿易的能力。。

呂超院長說:“不可否認,美國因素是中日韓經貿合作的最大外部干擾。目前日韓與中國正在推動落實第九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經貿領域的重要共識,原本這一備受各方歡迎的合作能夠發揮‘1+1+1>3’的作用,但歷史表明過去中日韓經貿合作屢受美國干擾,尤其是美國在高科技領域比如半導體和芯片產業施加壓力,對華實行所謂的‘脫鈎斷鏈’戰略,並在中日和中韓雙邊合作上不斷向日韓施壓。

現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再次揮舞關稅大棒,其政策不僅針對中國,還波及傳統盟友,包括日本和韓國。比如美國關稅政策或導致日本汽車工業在美投資的潛在損失進一步擴大,對韓國施加的關稅壓力也會對三星、SK等企業的對美合作形成多重衝擊。在面對單邊主義霸凌的情況下,日本和韓國也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尋求更多的經貿合作夥伴,以促使本國利益最大化。而推動和深化中日韓區域合作,顯然是抵御美國單邊霸凌主義的一種方式。我認為這也是中日韓合作的背景與過去的不同之處。”

在此次三國部長首爾會議舉行後,三國領導人舉行會晤的可能性自然也會隨之增加。上一次三國峰會於去年在首爾舉行。已就在今年年底前舉行三國峰會達成共識。重塑三邊務實合作等步驟或將是推動峰會舉行的動力之一。
王文濤會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03.2025
中國商務部長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商討中韓經貿合作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