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務資政:既然無意開戰,中美應先處理可能引發重大衝突的議題

© AFP 2023 / Mark RALSTON去年12月,中美領袖達成共識,在90天內制定貿易協議。不然的話,美國承諾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並對新商品賦稅。
去年12月,中美領袖達成共識,在90天內制定貿易協議。不然的話,美國承諾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並對新商品賦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9.03.2025
關注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消息,3月28日,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在一場論壇上表示,中國和美國既然都宣示無意與對方開戰,就應優先處理可能引發重大衝突的議題,如台灣問題。這將為兩國以建設性方式應對貿易不平衡、保護主義等分歧奠定基礎,兩國也才能在全球公共事務問題上合作。
張志賢提出:“對中國和它的舞伴美國而言,須解答的根本問題是‘我們希望塑造一個怎樣的世界?’”
他認為,若某個國家為了制定有利於自身的規則,或因為害怕被支配,而追求主導甚至霸權地位,那這樣的做法本質上就是一場零和博弈。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祝賀特朗普二度當選美國總統時所說:“歷史昭示我們,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一個國家可以通過對抗來炫耀實力,也能選擇以合作的方式,來展現力量和自信。遺憾的是,目前雙方似乎都在通過對抗而非合作來凸顯實力。”張志賢稱。

張志賢指出,中美當前存在三類問題:一是可能引發重大衝突的“深紅線”,如台灣問題;二是雖有深刻分歧但不足以單獨帶來衝突的問題,如貿易不平衡、保護主義政策、藥品和知識產權;三是全球公共事務,如氣候變化和全球疫情。

他說,既然雙方已表明不希望與對方開戰,那兩國就應該合力處理第一類問題,以便為解決第二類問題,以及在第三類問題上開展合作提供基礎。“但若其中一方或雙方都認為對抗和衝突不可避免,那麼第二類和第三類問題就只會淪為為衝突做準備的籌碼。”

張志賢還提到,中國的崛起大大改變了中國對外關係的本質。多數國家不再視中國為發展中國家,進而影響它們對與中國交往的期待,尤其是在貿易關係方面。此外,各國希望中國能在解決全球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中美為解決貿易爭端保留著成功機會之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03.2025
中美為解決貿易爭端保留著成功機會之窗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