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專家:新政府領導下的美國繼續其在東南亞的軍事擴張政策
2025年3月28日, 21:23 (更新: 2025年3月28日, 22:14)
© AP Photo / Gerard Carreon美國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

© AP Photo / Gerard Carreon
關注
評論
美國國防部長皮特·海格塞斯週五在馬尼拉會見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時稱,以實力求和平是現實。鑒於來自中國的威脅,亞洲需要威懾力量。
美國防長保證美國將堅定不移地履行與菲律賓簽署的共同防禦條約,並與菲律賓建立經濟和軍事夥伴關係。
軍事分析家、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歐洲和國際問題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稱,皮特·海格塞斯在馬尼拉的講話會引發中美對抗加劇。
卡申稱:“每一次與中國關係惡化的風波都是由美國發起。他們希望能夠對中國施加一些條件。但這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回應是加強自己的軍事能力,並在很大程度上加強核能力。美國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保持對其在該地區盟友的影響力。要做到這一點,美國必須表明自己是有效的軍事制衡力量,這意味著要擴大軍事存在。”
就菲律賓而言,問題已經涉及美軍逐步回歸到美國人曾在蘇比克灣(Subic Bay)擁有龐大基地和在該地區擁有龐大存在時的模式。在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採取允許美國現代化升級菲律賓軍事設施的新措施,都是在朝著這個方向邁進。這本質上是使局勢升級。中國將通過加強自身能力、增加武裝力量活動來應對。
皮特·海格塞斯在被任命為美國國防部長後開始了他的首次亞洲之行,訪問了美國在東南亞最親密的盟友。他關於菲律賓對國防 “堅定不移 ”的承諾的發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總統喬-拜登的言論。後者以所謂的 “中國威脅 ”為藉口,維護美國的聯盟關係,並試圖拉近美國在亞洲的合作夥伴在安全問題上的關係。
中國南海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相秒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提到了美國南海政策連續性的原因之一:
陳相秒錶示:“目前來看,特朗普政府的核心戰略支柱是經濟議題,其安全資源也更多的是向中東和俄烏傾斜,並非聚焦於南海問題。在’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框架下,未來特朗普政府及其團隊中,真正決定安全政策的恐怕還是國防部長、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等。不過這些人本身可能不是非常瞭解南海問題,主要依賴於從美國印太司令部、情報機構等部門獲取信息。因此,我認為特朗普團隊依然會延續傳統思維和拜登政府的政策。此次海格塞斯訪問菲律賓,已經明確表達了美國對菲政策未來的走向,且這一大方向應該不會發生變化。”
專家陳相秒還指出:"今年初美國政府宣佈凍結所有對外援助項目,但對菲提供的部分軍事援助獲得豁免。這就使得外界猜測,美國對菲安全支持的承諾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 。
專家陳相秒稱: “綜合上述兩方面因素來看,我認為未來美菲安全合作的走勢:第一,美國對菲律賓的安全支持和援助還會繼續。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小馬科斯政府難以為繼;第二,兩國的海上聯合巡邏會繼續;第三,兩國的聯合軍事演習也會繼續;第四,美國有可能會提出在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實際上菲律賓也願意在該問題上配合美國。因此,未來一方面菲律賓的挑釁行動不會停止,南海海上爭端還會繼續;另一方面南海局勢也會因美國強化島鏈戰略及前沿軍事部署,由戰略平衡加速轉向系統性對抗。同時,美國可能還會加大對日本的支持,導致未來日本成為像美國一樣影響南海地區局勢的重要因素。”
一個多月前,菲律賓和日本約定加強軍事合作,毫不掩飾針對中國。在菲律賓之後,美國防長將前往日本。他此行的成果之一有可能是加強美日與菲律賓的同盟關係。澳大利亞已經加入了這一聯盟,加拿大、法國和新西蘭也被認為是潛在的成員候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