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307/1064402432.html
王毅2025年外交主題記者會要點
王毅2025年外交主題記者會要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2025年3月7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5年3月7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3-07T10:10+0800
2025-03-07T10:10+0800
2025-03-07T12:51+0800
兩會
王毅
中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9/03/04/1064351289_0:256:2730:1792_1920x0_80_0_0_4c1d6cd25220419f739a355d7fecebec.jpg.webp
成熟、堅韌、穩定的中俄關係不會受第三方的干擾王毅表示,中俄關係友好的歷史邏輯不變,內生動力不減。中俄雙方已經探索出一條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處之道。一個成熟、堅韌、穩定的中俄關係,不會受一時一事而變,更不會受第三方的干擾,是動蕩世界中的衡量,而不是地緣博弈中的變量。烏克蘭危機本可避免,各方應當從危機中汲取教訓王毅表示,中方歡迎並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中方願根據當事方的意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最終化解危機、實現持久和平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秉持的始終是客觀公正的立場,發出的一貫是冷靜、平衡的聲音,目的是為解決危機創造條件、匯聚共識。這場悲劇本可避免,各方應當從危機中汲取教訓。上合組織走出了一條新型區域合作之路上合組織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關鍵在於始終弘揚“上海精神”,堅守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初心,走出了一條新型區域合作之路。作為輪值主席國,中方今年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為主題,正在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開展100多項活動。我們要以“中國行動”擦亮“上海精神”,以“中國引擎”驅動上合車輪。中方願同各方一道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二戰結束前後,國際社會做出的最重要決定就是成立聯合國,打造一個維護世界和平、開展全球治理的最主要平台。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意識到自身承擔的國際責任,將堅定維護聯合國的中心地位,我們願同各方一道,重溫聯合國創始初心,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既是歷史,也是事實。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徹底杜絕了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任何可能。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台獨”分裂只會玩火自焚,“以台制華”無異於螳臂擋車。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任何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發展良好關係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准則,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都將在這個星球上長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須和平共處。正如習近平主席今年初在與特朗普總統通話時指出的,衝突對抗不應成為選擇。中美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可以成為夥伴,相互成就,共同繁榮。任何強制改變加沙地位的行徑只會引發新的動蕩加沙屬於巴勒斯坦人民,是巴勒斯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強制改變加沙地位的行徑,都不會帶來和平,只會引發新的動蕩。我們支持埃及和阿拉伯國家共同發起的加沙恢復和平計劃。人心不可違,公理不可廢。大國如果真的關心加沙人民,就應該推動加沙全面持久停火,加大人道主義援助,秉持“巴人治巴”原則,為加沙重建作出貢獻。中歐應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中歐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中歐合作更具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係,不僅將成就彼此,還將照亮世界。中歐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堅持夥伴關係定位。中國對歐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歐洲可以成為中方信任的夥伴。美國要在地區部署中導,中國堅決反對美國要在地區部署中導,中國堅決反對,地區國家也不歡迎。美方出台所謂“印太戰略”這麼多年了,為地區國家做了甚麼?除了挑起事端,製造分歧,甚麼也沒有。亞洲不是大國博弈的角鬥場,而應成為國際合作的示範田。我們主張開放的區域主義,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享亞洲的發展機遇。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呈現改善發展的積極勢頭。我們歡迎兩國各界加強往來,深化互利合作,改善國民感情,這些都是符合雙方長遠利益之舉。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台灣回歸中國已經80年了,日本仍有人不思反省,與“台獨”勢力暗通款曲。我們要正告這些人,與其鼓吹“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不如謹記,借台灣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科學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計算,DeepSeek,一代代中國人的奮鬥從未止步,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科學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為推動人類的共同發展,中方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倡議》,發佈《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同巴西、南非、非盟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呼籲重視全球南方的科技能力建設,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我們願意同更多的國家分享創新成果,同大家一起追逐星辰大海。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228/1064297471.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9/03/04/1064351289_0:0:2730:2048_1920x0_80_0_0_77f5ed392620f4eec1700117d8be3a98.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兩會, 王毅, 中國
王毅2025年外交主題記者會要點
2025年3月7日, 10:10 (更新: 2025年3月7日, 12:51)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2025年3月7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王毅表示,中俄關係友好的歷史邏輯不變,內生動力不減。中俄雙方已經探索出一條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處之道。一個成熟、堅韌、穩定的中俄關係,不會受一時一事而變,更不會受第三方的干擾,是動蕩世界中的衡量,而不是地緣博弈中的變量。
王毅表示,中方歡迎並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中方願根據當事方的意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為最終化解危機、實現持久和平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秉持的始終是客觀公正的立場,發出的一貫是冷靜、平衡的聲音,目的是為解決危機創造條件、匯聚共識。這場悲劇本可避免,各方應當從危機中汲取教訓。
上合組織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關鍵在於始終弘揚“上海精神”,堅守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初心,走出了一條新型區域合作之路。作為輪值主席國,中方今年以“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為主題,正在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開展100多項活動。我們要以“中國行動”擦亮“上海精神”,以“中國引擎”驅動上合車輪。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二戰結束前後,國際社會做出的最重要決定就是成立聯合國,打造一個維護世界和平、開展全球治理的最主要平台。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意識到自身承擔的國際責任,將堅定維護聯合國的中心地位,我們願同各方一道,重溫聯合國創始初心,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既是歷史,也是事實。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徹底解決了包括台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徹底杜絕了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任何可能。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台獨”分裂只會玩火自焚,“以台制華”無異於螳臂擋車。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
任何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發展良好關係
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准則,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都將在這個星球上長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須和平共處。正如習近平主席今年初在與特朗普總統通話時指出的,衝突對抗不應成為選擇。中美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可以成為夥伴,相互成就,共同繁榮。
加沙屬於巴勒斯坦人民,是巴勒斯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強制改變加沙地位的行徑,都不會帶來和平,只會引發新的動蕩。我們支持埃及和阿拉伯國家共同發起的加沙恢復和平計劃。人心不可違,公理不可廢。大國如果真的關心加沙人民,就應該推動加沙全面持久停火,加大人道主義援助,秉持“巴人治巴”原則,為加沙重建作出貢獻。
中歐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中歐合作更具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係,不僅將成就彼此,還將照亮世界。中歐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堅持夥伴關係定位。中國對歐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歐洲可以成為中方信任的夥伴。
美國要在地區部署中導,中國堅決反對,地區國家也不歡迎。美方出台所謂“印太戰略”這麼多年了,為地區國家做了甚麼?除了挑起事端,製造分歧,甚麼也沒有。亞洲不是大國博弈的角鬥場,而應成為國際合作的示範田。我們主張開放的區域主義,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共享亞洲的發展機遇。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呈現改善發展的積極勢頭。我們歡迎兩國各界加強往來,深化互利合作,改善國民感情,這些都是符合雙方長遠利益之舉。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台灣回歸中國已經80年了,日本仍有人不思反省,與“台獨”勢力暗通款曲。我們要正告這些人,與其鼓吹“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不如謹記,借台灣生事,就是給日本找事。
科學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
從當年的“兩彈一星”,到“神舟”、“嫦娥”,再到5G、量子計算,DeepSeek,一代代中國人的奮鬥從未止步,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越走越寬。科學技術不應成為編織鐵幕的工具,而應當是普惠共享的財富。為推動人類的共同發展,中方認真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倡議》,發佈《人工智能能力建設普惠計劃》,同巴西、南非、非盟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呼籲重視全球南方的科技能力建設,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我們願意同更多的國家分享創新成果,同大家一起追逐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