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下的東南亞:中立紅利還能維持多久?
2024年12月4日, 17:57 (更新: 2024年12月4日, 22:09)
© AP Photo / Bullit Marquez東盟各國重申願意打擊恐怖主義
© AP Photo / Bullit Marquez
關注
在全球分裂加劇的背景下,東南亞保持外交中立,採取與各地擴大貿易的戰略。據日本媒體報道,東南亞到2032年的對外貿易額將增加1.2萬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區中名列第一。浙江工業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成漢平告訴衛星通訊社,儘管全球化和大國博弈給東南亞帶來了經濟增長的機遇,但地緣政治壓力正在削弱這些紅利。未來,東南亞國家需要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許斐建志指出:“中美對立加深,東南亞在今後10年間將成為全球貿易的最大贏家。”
據波士頓咨詢集團推測,從2022年到2032年東南亞的對外貿易額將增加1.2萬億美元。 其中,對華貿易擴大6160億美元,佔到一半。主要原因是東南亞已經融入中國的供應鏈。
今年6月,印尼工業部部長阿古斯訪問北京,在此期間與哪吒、五菱、奇瑞、東風小康四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達成協議,計劃將印尼發展為環保型汽車生產中心。7月,中國最大的純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位於泰國羅勇府的工廠正式竣工,這是比亞迪首個海外全資乘用車生產基地,年產能達15萬輛。
與此同時,東南亞正在深化與美國的關係。美國國務院表示,作為東盟長期且可靠的合作夥伴,美國通過廣泛的美-東盟商業和貿易聯繫,持續為該地區的包容性和可持續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這種合作支持了美國和東盟各地數十萬個就業崗位。此外,美國是東盟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
日本和歐盟也在積極推動與東盟的合作。2023年9月,第26次東盟—日本領導人會議通過了建立東盟—日本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標誌著雙方在紀念建交50週年之際,迎來了關係發展的新里程碑。2024年5月,東盟和歐盟共同發佈了《2024~2025年東盟-歐盟藍皮書》。該文件概述了兩個區域組織之間強有力和全面的合作進程,目標包括確保和平與安全、加強互聯互通、促進自由和公平貿易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歐盟駐東盟大使西姆在藍皮書前言中強調,歐盟與東盟47年來的關係體現了“活力”。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我們國家將提供最中立的地方”,以加強與西方及中俄雙方的經濟聯繫。在此之前,馬來西亞總理府於7月28日發表聲明,宣佈馬來西亞已致函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俄羅斯,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成漢平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在當今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新時代,所謂的“中立策略”基本上是不可行的,“中立”只能存在於政治層面。
他說:“因為在當今的時代產業鏈已經深度融合,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格局,這與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對抗、對立完全不同。因此,如果要通過所謂的‘中立策略’謀求自身發展,這種觀點顯然站不住腳。”
他以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的經貿合作為例,說明多國協作的生產模式讓各國經濟已經形成高度依存的格局。
成漢平說:“中國與越南的經貿額約為2000億美元,與馬來西亞為1000億美元,這其中有很多是深度融合的產業鏈合作。以手機為例,手機可能在越南組裝,但零配件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一部分來自中國台灣,還有一些來自馬來西亞,而這些產品的銷路遍布全球。因此,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所謂的‘中立’在產業鏈和經貿領域是無法實現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5年至2029年東南亞的實際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4.6%,高於全球平均的3.2%。東南亞國家是否會因“漁翁得利”策略成為大國競爭的焦點,從而面臨更大的地緣政治壓力?成漢平表示,長期以來,東南亞在大國博弈中承接了大量從中國轉移的產業鏈,這為其帶來了寶貴的經濟發展機遇。然而,隨著特朗普“2.0時代”的到來,這一策略所帶來的紅利可能已接近尾聲。
他說:“從戰略和戰術角度來看,特朗普‘2.0時代’與‘1.0時代’有很大不同,他的權力更加集中,這有利於推進‘美國優先’的政策,而這正是美國選民的訴求,也是特朗普獲勝的根本。他卸任時,越南和美國的貿易順差約為400億美元,而到去年年底,這一數字達到了1040億美元,特朗普一定會對其加徵關稅。因此,過去通過大國博弈承接中國產業鏈的紅利時代將不再復返。”
其次,成漢平指出,與拜登政府更重視盟友關係不同,特朗普更關注美國自身利益,不會因為意識形態或盟友關係而妥協。而他認為,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產業鏈實際上仍然是“中國製造”,只是換了標籤。
他說:“特朗普認為從中國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的產業鏈是一種‘欺騙’,他曾提出對這些產業鏈徵收200%的懲罰性關稅,雖然可能不會完全實施,但至少表明瞭他的態度。”
近日,以來自東南亞的太陽能產品低於生產成本價格在美銷售為由,美國商務部日前宣佈,擬對相關國家光伏產品徵收最高約271%反傾銷稅。根據美國商務部經調查作出的初步裁定,擬徵收的反傾銷稅涉及從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其模塊,具體稅率取決於不同公司。美國太陽能電池和模塊主要從上述國家進口,約佔美國此類產品進口的八成。
面對這些挑戰,成漢平強調,東南亞國家需要盡快尋找新的發展路徑。依靠大國博弈獲得戰略紅利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東南亞國家必須更加主動,推動自身產業鏈的升級和區域內經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