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關係仍是對抗與合作並存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專家: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關係仍是對抗與合作並存
專家:在可預見的未來中美關係仍是對抗與合作並存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11.2024
關注
評論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近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在亞太經合組織利馬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確保在美國總統過渡期內維持美中關係的穩定和可預測性。中國時政評論家周成洋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當前中美關係處於低谷,可預測性的未來仍然是對抗與合作並存。但若美國釋放善意,中國將予以同等尊重的回應;在美國技術封鎖下,中國科技企業正加速獨立自主創新,以應對美方壓力。
周成洋指出,中美兩國是東西方世界的兩個重要大國,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兩根定海神針,和則兩利、鬥則兩敗,彼此之間可以討論的議題自然很多。中美兩國從地區局勢到民生福祉都有對話的基礎,但是目前的中美兩國關係處於歷史低谷屬於基本現實,因此要真正開展有成效的突破性的討論仍然很難,尤其是在過渡期結束後的中美關係何去何從,至少當下沒有太多令人期待的結果。
近年來,中美兩國在經濟、科技和安全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雙邊關係也因種種矛盾而陷入緊張局勢。雙方在諸多問題上互不妥協,導致合作空間縮小、對抗情緒上升,尤其是在台灣和高科技領域。

周成洋稱:“中美關係止跌企穩也並不意味著向好轉變。在特朗普首任任期內的‘貿易戰’,到拜登任期內‘泛安全化’對中國的各種限制和打壓,尤其在拜登任期內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對抗情緒也在上漲,在整體氛圍仍不樂觀的情況下,中國對未來的美國由誰領導這種他國內政其實並不關心。當然,中國從來沒有爭霸的目的和想法,所以並不排斥和美國的合作與交流,也樂於促成中美友誼長久發展。因此如果美國總統釋放善意,中國自然會予以同等尊重的回應。”

隨著拜登政府任期接近尾聲,美國在高端科技領域對華的打壓不僅沒有放緩,反而呈現出加劇的趨勢。

專家進一步指出:“中美之間的博弈沒有停止,可預測性的未來仍然是對抗與合作並存。近期有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給台積電總部發文,要求其自11月11日起切斷與中國大陸和中國澳門地區公司的合作,禁止供應7nm及更先進制程的芯片,文件中還列出多條禁止合作的要求,其中一條是所有涉及AI應用方面的芯片均不能供應。對於高端科技領域的發展,美國有著絕對的領先地位,但即使如此美國仍擔心會被中國趕上,因此仍是不遺餘力地設置壁壘限制中國發展,可見美國當前對中國的態度更傾向於對手而非是朋友。”

美國的這一舉措加強了美國試圖在高科技領域與中國進一步“脫鈎”的意圖,以確保該國在未來核心科技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這不僅將給中美之間的競爭帶來更多緊張,也會引發其他國家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更深關注。

周成洋認為:“如果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則中美之間的各種對話溝通在實踐落實時都將面臨重大挑戰。當前的中美關係,對抗與合作並存,也加速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不得已的提速發展。在美國的技術封鎖和限制打壓下,中國的科技企業深刻認識到了獨立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可以說是被逼著走上了一條艱難的獨立自主的技術之路,這也可以說是美國的戰略失誤。個別中國半導體公司已經成功實現了相關工藝的初步量產,雖不能完全實現國產芯片替代,但也不至於在面對封鎖時太過被動。”

特朗普在競選時曾揚言要對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遠高於他第一任期內實施的“7.5%至25%”的關稅稅率。周成洋指出,“對外加徵關稅”是特朗普鮮明的一個標籤,加之特朗普對科技領域的重視,因此對中國的出口和高科技領域發展大概率是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可以提前準備好反制措施和應對手段,以抵消部分不利影響。

專家總結道:“隨著拜登任期即將結束,面對以‘美國優先’為信條的特朗普,中美兩國在利益博弈上仍是存在一些改善關係的機會和可能的。特朗普具有典型的商人性格,只要和中國的合作確實是可以給美國帶來更多利益的,那麼讓美國改變對華戰略定位都是有可能的。只不過這個利益是甚麼,是否符合彼此之間的利益平衡,又是以甚麼方式實現,最終還是需要一場真誠的對話。”

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近日表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合作可以辦成很多大事好事,應該把合作清單拉得越來越長。打關稅戰、貿易戰、科技戰、產業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中國歡迎更多美企赴華投資興業,也期待中美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挑戰上加強對話合作,既造福兩國,又惠及世界。
中國外交部:中美關係中存在一些競爭因素,但不能用競爭定義整個中美關係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0.10.2024
中國外交部:中美關係中存在一些競爭因素,但不能用競爭定義整個中美關係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