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俄間合作項目和合作領域在快速增多 2024年雙邊貿易額有望超3000億美元
2024年9月3日, 23:18 (更新: 2024年9月4日, 00:51)
© 照片 : Pavel Cheremisin專家:中俄間合作項目和合作領域在快速增多 2024年雙邊貿易額有望超3000億美元
© 照片 : Pavel Cheremisin
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3日電 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家、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主任王南森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俄兩國間的合作項目在快速增多,且所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增多,2024年中俄雙邊貿易額有望超過3000億美元。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401.1億美元,提前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2000億美元貿易額目標。2024年1-7月,中俄貿易額為1366.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
王南森說:“2024年已經過去大半年了,中俄的經貿合作總體來看是在朝著好的方向在發展。據市場保守預測,繼去年兩國貿易額超越2400億美元後,今年雙邊貿易額將有望繼續提升至超過3000億美元,大大加快了原本計劃要到2030年才實現的目標。此外,兩國間的合作項目也在快速增多,且所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增多,這將有力推動兩國經濟的增長,並且,中俄兩國的經貿合作不僅對兩國自身的發展有利,也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他指出,應該承認,近年來,中俄兩國元首和兩國總理間的互訪和會面次數已大大增多,兩國互為“優先合作夥伴”的定位也為進一步發展雙邊經貿合作定下了基調。在此基礎上,兩國在各領域重大項目的合作進展順利:黑河界河公路橋、同江界河鐵路橋已陸續通車;“濱海1號”、“濱海2號”陸海聯運國際交通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中歐班列等互聯互通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位於綏芬河的跨境經濟特區的建立也成為了中國東北振興戰略與俄羅斯遠東大開發戰略聯動的戰略合作典範。
合作潛力、市場空位
與此同時,專家認為,兩國間合作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兩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目前還處在相互碰撞、相互試探、相互摸索的階段。
王南森表示:“儘管如此,中俄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還遠遠沒有得到全方位的和有組織有系統地挖掘“。俄羅斯油氣、煤炭、木材、農副產品、飼料、化肥等的對華出口,以及中國機械設備、工業製品、家用電器、日用商品、兒童玩具等的對俄出口,還遠未達到可預期的規模。然而,在當下兩國發展經貿往來過程中,還有另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即,俄政府對中國企業赴俄發展表示大力歡迎和鼓勵,中國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願意赴俄考察和發展的也不在少數,但雙方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互動,將意願化為行動和現實,這是雙方急需解決的問題,但不應該是難題。”
專家強調,俄烏衝突開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和韓國企業幾乎已全數撤離俄羅斯,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俄羅斯經濟更因受到西方對其施加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制裁而遭受重創,這也是事實。理論上講,這為中國企業直接進入俄羅斯騰出了空位,但實際上,市場信息並非完全透明,比如,究竟哪些領域出現了急需填補的空位,或俄羅斯更願意去優先發展哪些行業。”總體的感覺是,中俄兩國的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目前還都處在相互碰撞、相互試探、相互摸索的階段,好在俄羅斯舉辦的各類行業展會為此提供了不少交流機會,相信這項工作只要持之以恆,日後必將大有成效“。
產供鏈、人員及文化交流
在王南森看來,產供鏈的重要性、勞工和技術人員短缺等問題也應得到重視。此外,兩國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他表示:“與此同時,從俄羅斯聯邦政府開始大力推動‘俄羅斯製造’的重大經濟結構調整中,我們不難看出,俄羅斯已經意識到其多年來過度依賴能源出口的弊端。然而,俄羅斯在振興其現代化工業和製造業的過程中,也應該要意識到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性,中國今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製造國,與自身已有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少企業對前往俄羅斯投資辦廠遲遲猶豫不決,大都也與此有關。另外,俄羅斯勞動力和技術工人的短缺也將會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如何更大規模地引進外勞,尤其是隨著中國企業赴俄參與工業和製造業投資的數量和規模的不斷增大,如何從中國引進勞工和技術人員並為此提供便利,將會是俄羅斯政府亟待解決的政策性難題,但相信並不會十分困難。
另一方面,中俄兩國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待進一步增強。因為,對彼此文化的尊重和欣賞是兩國人民增進瞭解和建立友誼的基礎,相互間有了瞭解並產生好感後,才能慢慢地建立起相互信任,而信任又是增大生意往來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中俄雙方那些只求短期利益而不願去從事長期投入的企業,很難在中俄貿易中有所斬獲。語言當然也是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俄羅斯近年來已在中文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年輕人學習中文的人數也在日益增多;但與此同時,中國院校也有必要開設更多的俄語入門培訓課程,以便幫助更多企業高管和有意前往俄羅斯務工人員的俄語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專家說。
結算機制
王南森強調,貨幣與結算依然是當下最主要的障礙,若金磚國家推出新結算機制,則將大大助力中俄貿易的長足發展。
他稱:“儘管如此,在中俄貿易與投資領域,貨幣與結算依然是當下最主要的障礙。據有關報道稱,本幣結算已在目前中俄兩國的貿易結算中佔比超過了90%,但這應該仍是過渡期中沒有辦法的辦法,並非長久之計。因為,盧布和人民幣作為兩國各自的貨幣,分別存在各自的幣值風險,這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僅靠俄羅斯的VTB銀行和中國東北幾家地區性小銀行在安排兩國間的貿易結算,那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也成不了氣候。不過據悉,金磚國家組織正在積極籌劃推出一種新的跨境貿易結算機制,以徹底擺脫對SWIFT系統的依賴,若該項新的結算機制得以正式推出並得到廣泛認可後,則將大大助力中俄貿易的長足發展。”
最後,王南森總結道,總體來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開始看好俄羅斯市場,都認為應該乃大有可為,但由於對俄羅斯國度的普遍陌生,加上語言障礙,更多的中國企業尤其是大量私人企業,抱觀望態度的仍然為數居多。然而,此刻恰恰是俄羅斯各級政府部門與顧問公司大有作為之時。應該說,近年來中俄經貿往來的快速增長僅僅是兩國合作的起步,未來五年里,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開始赴俄投資設廠,或與當地企業搞合資生產,全面介入當地的產、供、銷的各個環節後,到那時,完全將會是另一番景象。
8月21日,中俄總理第二十九次定期會晤在莫斯科市舉行。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指出,雙方將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繼續全面深化經貿、投資、能源、金融、科技、人文和地方等領域合作,共同努力提升務實合作的穩定性,協同推動兩國全方位互利合作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