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學家:中國不願刺激內需

© AFP 2023 / HECTOR RETAMAL中國不願刺激內需
中國不願刺激內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06.2024
關注
中國經濟正面臨外部和內部增長的挑戰。
中國官員並不隱瞞這一點。儘管中國的 GDP 增長率仍領先於大多數發達國家,但幾乎沒有人不同意中國將不再能實現以往兩位數增長的說法。
中國經濟放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導致中國出口增速放緩。包括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繼續對地方政府預算和中國居民的消費行為造成壓力。還包括不利的人口趨勢只會增強中國人的儲蓄傾向。
最後,還包括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貿易、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對抗。 這些國家實施的限制措施旨在遏制中國的發展。
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內需應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這種言論早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之前就已出現。 至少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政府就一直在談論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必要性,因為當時世界市場的波動是顯而易見的。 顯然,龐大的中國人口是重要的資源,國內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就其規模而言,可以取代出口市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 彭博社援引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的話說,中國政府完全不願意利用政府支出來刺激內需。 克魯格曼認為,由於中國國內支出嚴重不足且民眾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整個經濟模式非常不穩定。克魯格曼說,中國政府應該支持需求,而不是增加生產。
歐洲和美國高層官員提出了所謂的中國生產過剩以及中國產品向全球市場供應過剩的問題。然而,彭博社沒有提到,中國生產過剩論是在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等高科技產品製造商開始在全球市場上超越其競爭對手時出現的。 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政府以國家安全考慮和保護本國經濟為藉口開始討論對中國產品採取保護主義措施。
與此同時,彭博社援引克魯格曼的話說,他完全不擔心日元貶值,甚至建議日本當局降低利率,以激勵當地生產商。彭博社沒有解釋為甚麼這位美國經濟學家擔心一個國家的出口增長而歡迎為另一個國家的出口商提供支持。
IMF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05.2024
IMF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5%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