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議員再度竄訪台灣,專家強調需關注“破窗效應”的形成

© Depositphotos.com / Nicholashan台北
台北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2.2024
關注
評論
美國眾議院跨黨派議員團22日抵達台灣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中國專家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美國政客竄訪台灣已經形成了所謂的“破窗效應”,這不僅是美國對中國大陸施壓的手段,也是政客獲取知名度的途徑。他強調,中國大陸應以不變應萬變,在必要時採取具體措施,以確保台海局勢的穩定。
美國眾議院“中美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週四率團訪台3天,他透過新聞稿表示,此行是向台灣友人、當選領導人賴清德與新一屆“立法院”表達支持,透過雙邊更深入聯繫,以強化台海和平穩定。
與加拉格爾同行的還有委員會民主黨首席議員拉賈·克里希那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民主黨籍眾議員塞思·莫爾頓(Seth Moulton)、共和黨眾議員達斯蒂·約翰遜(Dusty Johnson)、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這是中美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首度組團訪台,台灣是訪問團印太行的一部分。
加拉格爾今天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會晤時表示,這是一個跨黨派的訪問團,有民主黨及共和黨的成員,要展現美國對台灣跨黨派的支持。他聲稱,感謝蔡英文一直以來的領導力,美台關係已愈來愈強健且堅若磐石。
兩岸時事評論員畢殿龍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客對台灣的頻繁訪問並無新意,是在政治正確的大氛圍下,利用竄訪台灣來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強硬的政治態度和立場,並向台灣示好。
他說:“此舉是這些政客在美國政壇上打‘台灣牌’,試圖遏制中國大陸的發展和崛起。此外,這也成為他們獲取知名度和政治籌款的便捷通道,他們已經將台灣視為‘提款機’和‘後花園’。特別是在台灣新舊領導人交替之際,美國政客訪台的人數、頻率都會增加。他們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拓展與台灣當局的聯繫,展示美國對台海的影響力。”
在台灣大選剛剛結束後,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利(Stephen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於1月14日抵達台北。緊接著,1月29日,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訪問團訪台。此後,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二位共同主席,包括共和黨眾議員馬里奧·迪亞斯-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及民主黨眾議員阿米·貝拉(Ami Bera)等人於1月24日至26日率團訪台。
台灣即使有美國支持也難免接連失去“邦交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1.2024
台灣即使有美國支持也難免接連失去“邦交國”
畢殿龍強調,美國政客頻頻竄訪台灣地區的“破窗效應”已經形成,應引起中國大陸方面的注意,以應對美國的步步進逼。
他指出:“美國對世界影響力的衰落使他們不得不將台灣視為短期資源進行消耗,美國政局的混亂導致他們的兩岸政策偏激、失去章法,並失去原則性。中國大陸對這種竄訪的態度是‘以不變應萬變’。目前來看,低級別的政治人物竄訪台灣將會絡繹不絕,高級別人士在必要時也會出現。這成為他們在與中國大陸討價還價時的籌碼,也是平衡國內外矛盾焦點的手段。”
畢殿龍進一步表示,中國大陸應採取何種具體應對舉措的關鍵在於美國和台灣當局是否真正觸碰了大陸設定的底線。
他指出:“美國不僅通過訪問台灣,還利用輿論引導,在台海製造一種先聲奪人、外強中乾的態勢,以避免中國大陸採取更強硬的措施。然而,事實上,這種破窗效應將迫使中國採取越來越具體的對策。”
麥克·加拉格爾等美國議員在訪問台灣地區時強調,不管誰當選下一位美國總統,美國將繼續支持台灣(地區)。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同台灣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堅決反對美方以任何方式、任何藉口干涉台灣事務。我們敦促美方務必認清台灣問題的極度複雜性和敏感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停止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訪台:支持台灣或成共和黨謀取政治利益的一環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01.2024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訪台:支持台灣或成共和黨謀取政治利益的一環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