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極端天氣或成一種新常態,應充分做好應急準備

© Sputnik / Andrey Kasparson北京迎來一年來最大一場降雪,這對北京的春天來說實屬反常。
北京迎來一年來最大一場降雪,這對北京的春天來說實屬反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9.12.2023
關注
評論
近一周,北京經歷持續低溫天氣和降雪。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理事、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中心特約研究員鄭挺穎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需要全面梳理傳統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相關人群對氣候變化風險的認知水平。
12月17日,北京低溫刷新曆史。在2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中,朝陽、海淀等14個站突破建站以來12月中旬最低氣溫的歷史極值,佔比70%。北京剛剛結束強降雪過程,預計低溫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對於此次極寒天氣的出現,鄭挺穎表示,今年此前的多種氣候異常現象已經有所預示,冬季出現極寒天氣,包括暴雪的可能性較大。“但我們的準備似乎並不充分,無論是相關人員,還是公眾,大多數人對氣候異常帶來的風險,在認知上還存在不足。”

在鄭挺穎看來,在應對極端天氣方面,仍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需要全面梳理傳統的應急救援體系,根據地方財政能力,合理配備應急救援裝備,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加強公眾應對極端天氣風險的認知,能夠做出一些預判並規避相關風險。尤其是暴雪天氣可能還會帶來一系列次生災害,比如影響部分老舊建築的安全,造成屋頂坍塌等。未來,容易遭遇暴雪暴雨襲擊的市政管理部門可以考慮對本地建築進行摸底排查,對風險有較好的認知。至少可以在暴雪到來之前疏散風險較高的建築內的人群,關閉建築。

“實際上,很多極端天氣下的意外既是天災,也是認知不足導致的人禍。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盡可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鄭挺穎表示,“未來,極端天氣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對此,我們要爭取做到有備無患準備越早開始越好。”

最後,鄭挺穎認為,進一步加強對公眾的科普工作力度刻不容緩,主流大眾媒體也要多傳播應對極端天氣的常識。舉個例子,一些居民點較為分散地區的居民需要重視備用電源問題,一旦暴雪壓斷電線影響到供暖,至少備用電源能夠救救急。像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光伏發電、儲能、充電和供熱一體化的設備,它能夠幫助分散的居民點應對極端天氣。
降下初雪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12.2023
多媒體
北京迎來今冬初雪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