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重型火箭發動機研發取得重大進步

© 照片 : CASC中國超重型火箭發動機研發取得重大進步
中國超重型火箭發動機研發取得重大進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11.2023
關注
全球媒體最近一直在關注中國太空計劃最新成就。除了目前的接連發射外,外國專家還對中國未來的計劃尤為感興趣。其中就包括對運載火箭新型強大發動機最新成就的關注。這項技術出現的突破也許將是完成飛往太陽系其他行星的遙遠太空任務成功的關鍵一步。這也是今天“外國媒體看中國”節目的首個話題。
太空新聞網站Space.com稱,中國在為超重型火箭開發類似“猛禽”發動機方面取得進展。文章介紹了中國正在實施的可重復使用超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發動機開發計劃。文章稱,20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的整體設計和部件取得重大突破。文章寫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目標是在 2033 年進行重型長征九號火箭首次試飛。
文章指出,中國對這類發動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迄今為止已開發出推力10噸和80噸的甲烷氧氣發動機。後者已成功通過啓動測試。在此期間此類發動機的可靠性取得明顯提升。液氧甲烷發動機開發的最新進展定將推動中國未來大規模深空探索的計劃的實施,包括執行火星探索任務。文章還稱,關鍵數據使中國發動機可與超重型/星際飛船中使用的SpaceX “猛禽”發動機一i高低。
中國還在開發一款三級重型火箭,專門用於在 2030 年之前將中國宇航員送上月球。該火箭將安裝基於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先進液氧煤油發動機。Space.com最後只指出,第一級和兩級近地軌道版本有可能可回收重復使用。
中國天宮空間站在太空中的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9.11.2023
多媒體
中國“天宮”軌道站首張太空全貌照片
《時代》週刊發表了一篇分析中美對抗可能給全球電信業帶來哪些後果的文章。各大陸之間的數據傳輸主要借助鋪設海底電纜。 這 400 多條海底電纜長約 750000 英里,處理 95%以上的互聯網流量,服務於新聞、SWIFT 交易、政府通信等。專家們稱電纜為“全球化隱形動脈”。中美電纜競賽正在使這一關鍵基礎設施面臨風險,因為負責保護該基礎設施的現存機構似乎不願干預。今年2月美國公司SubCom贏得6億美元海底電纜項目投標。而三年前的前華為旗下的中國公司HMN Tech差點贏得該合同。儘管中方報價要便宜得多,但全球電信公司財團還是選擇了 SubCom。此前出於間諜方面的擔憂,美國政府向電信公司施加了巨大壓力,要求它們不要支持 HMN Tech,並威脅將實施制裁。根據4 月份透露的消息,HMN Tech 目前正在開發自己的價值5 億美元的亞歐光纜,穿過新加坡和中東到達法國。
這並非個案。美國司法部電信團隊經常進行干預,阻止中國公司中標。這讓安全領域專家不得不表示懷疑:電纜安裝和服務方面的地緣政治競爭是否會導致似乎統一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分裂。我們正在接近一場“海底冷戰”嗎?《時代》週刊問道。遺憾的是,現實並不能讓我們樂觀。
今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海底電纜管制法案》,以“美國海底電纜領域的主導地位”抵制 “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這種論調純屬不必要的挑釁,也再次提醒人們:離建立基於合作和獨立監管的全球數據網絡還很遙遠。
Нейросет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3.04.2023
如何讓AI有教養?
《紐約時報》對美中地緣政治矛盾升級的另一個可悲後果——教育交流的減少進行了報道。雖然兩國關係緊張有所降低,但學生之間的交流仍然是兩國關係的基礎。該報指出,目前這些交流也受到了威脅。
學生交流的歷史由來已久。在過去二十年中國學生在美國國際學生中所佔比例最大。根據美國國務院資助的一項年度研究,對美國人來說,中國在新冠疫情中國是西歐以外最受歡迎的留學目的地。
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指出的那樣,現在這些交流的程度已大大降低。在過去三年中國在美留留學生和美國在華留學生人數均有所下降。去中國留學的美國留學生的減少更加明顯。美國駐華大使館透露,今年在華美國學生人數僅為 350 人,低於 2019 年的 11000 多人。
北京和華盛頓都承認恢復交流的重要性。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本月訪問舊金山時就表示,中國準備在未來五年邀請5萬名美國人來華學習。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堅稱美國歡迎中國學生。
不過許多中國人對美國城市針對亞裔的暴力行為感到擔憂。 有越來越多的報道稱,在美國邊檢時經常遭到盤問或拒簽。美國政府還加強了對在華接受教育的控制,其資助的一些語言項目已從中國大陸轉移到台灣。
英國大學因中國學生減少或遭重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09.2023
英國大學因中國學生減少或遭重創
路透社援引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 )的一項研究報道稱,中國正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今年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有望達到創紀錄的 230 吉瓦 (GW)。根據Woodmac的數據,中國新增裝機容量是美歐總和的兩倍
伍德麥肯茲公司亞太地區電力與可再生能源研究主管亞歷克斯·惠特沃思(Alex Whitworth )表示:“正當其他一些市場在逐漸降低可再生能源目標之時,中國在過去幾年中卻已對 2025 年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的預測提高了 43%。” 。
他補充說,煤炭在中國能源產出中的份額持續下降,其中約80%已被可再生能源取代,其餘大部分由核電分攤。
本月早些時候伍德麥肯茲公司表示,到2026年中國將擁有全球80%以上的太陽能產能,並將能滿足未來十年的大部分時間的全球需求。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