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129/1055365480.html
俄中專家:北約已成為全球安全的挑戰,而並非所謂“中國威脅”
俄中專家:北約已成為全球安全的挑戰,而並非所謂“中國威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2023年11月29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11-29T20:55+0800
2023-11-29T20:55+0800
2023-11-30T09:48+0800
中國
北約
安全
評論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4/04/1040466924_0:0:2382:1341_1920x0_80_0_0_14b0f4e1af30a8b86be74f3b89262e3d.jpg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經濟與政治研究室主任謝爾蓋·盧科寧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北約秘書長的上述言論評論道,對全球安全構成巨大挑戰的不是中國,而是北約的所作所為。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不存在所謂“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挑戰”。錢亞旭專家認為,北約以美國為主導,其對華政策顯然會極大地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北約對華政策直接取決於美中關係晴雨表。事實上這種依賴已經使北約其他成員國成為美國的政治人質。歐洲國家在烏克蘭衝突中堅持的所謂聯盟原則實際上極大地損害了它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主要是南半球國家)眼中的經濟和政治形象。不能不看美國和北約的臉色行事,缺乏獨立自主的對華安全和戰略穩定政策,最終後果是嚴重阻礙中國與加拿大和歐洲北約各成員國的雙邊關係。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121/1055152474.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121/1055146619.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3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4/04/1040466924_68:0:2003:1451_1920x0_80_0_0_0aebbfafd4f04c9e16d8303817d62c10.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國, 北約, 安全, 評論
俄中專家:北約已成為全球安全的挑戰,而並非所謂“中國威脅”
2023年11月29日, 20:55 (更新: 2023年11月30日, 09:48)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11月28日至29日北約成員國外長在布魯塞爾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議。期間討論了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的挑戰。他說,中國和北約不是競爭對手。但同時又表示中國正在對本國軍隊進行現代化升級,似乎這威脅其鄰國。斯托爾滕貝格認為,這對面臨全球挑戰的北約國家的安全產生影響。為了保護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他們需要與包括印太地區在內的夥伴密切合作。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經濟與政治研究室主任謝爾蓋·盧科寧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
北約秘書長的上述言論評論道,對全球安全構成巨大挑戰的不是中國,而是北約的所作所為。
謝爾蓋·盧科寧專家說:“世界上最大麻煩製造者是北約。這個組織一直在不斷擴大,因為集體西方國家希望控制盡可能多的領土,並有可能通過北約,包括控制中國的發展。印太地區還沒有北約存在,但有 AUKUS、Quad 等集團以及美日韓建立的軍事三角。不管斯托爾滕貝格如何保證北約仍將是歐洲和北美的區域聯盟,美國作為北約核心的計劃都與在中國周圍建立某種圈子以限制其發展有關。斯托爾滕貝格此次措辭有所軟化。北約希望減少北京的擔憂和焦慮,因為它不希望與中國發生直接衝突。這對北約國家來說簡直難以忍受。而北約的最終目的不言而喻——以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威脅為藉口,在印太地區盟友的幫助下遏制中國。”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不存在所謂“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挑戰”。
錢亞旭專家說:“我們可以看到,此次北約外長會沒有把中國問題作為中心焦點,同時也能看到舊金山峰會之後中美關係有了一定的緩和,沒有進一步跌至冰點以下。可以說在大氛圍下美國也需要講政治正確,緩和對華關係。但美國的心理底線依然認為中國是自己的系統性競爭對手,因此在北約的措辭中才會有轉折,強調要清醒地意識到中國所謂的安全挑戰。這是他們的一種心理想法。中美建交至今已經35年,雖然前30年雙邊關係起起伏伏,但總體上積極面大於消極面。然而過去的5年卻是消極面大於積極面。應該說這是結構性的轉變,也是一個事實。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美國戰略東移,但考慮到現在的國際局勢,無論是中東問題還是俄烏衝突都牽扯了他的大部分精力。所以美國需要穩住中美關係。然而另一方面,長期來看美國又確實無法接受中國的徹底崛起。這也是為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出現兩面說辭的原因。”
錢亞旭專家認為,北約以美國為主導,其對華政策顯然會極大地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
錢亞旭專家接著說:“隨著中美關係消極面的不斷擴大,美西方政客開始不斷打中國牌。但近年來中國牌似乎沒有過去效果那麼明顯了。因為中美在過去的5年里經過幾輪博弈,雙方在政治、經濟、科技等多領域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目前兩國的主流觀點均認同不能走向全面脫鈎,畢竟成本損耗會遠高於收益。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即使不大好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還是希望能夠利用這張牌去擴大與日俱減的影響力。另外,此次中美關係緩和後,中日韓緊跟著舉行了三方外長會議。可以看到,在美國主導的盟友體系下,各國還是傾向於靠近美國的主流意見。近一段時間中美關係緩和可能也會形成一種新常態,即美西方國家將對華關係維持在低水平的緩和狀態。”
北約對華政策直接取決於美中關係晴雨表。事實上這種依賴已經使北約其他成員國成為美國的政治人質。歐洲國家在烏克蘭衝突中堅持的所謂聯盟原則實際上極大地損害了它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主要是南半球國家)眼中的經濟和政治形象。不能不看美國和北約的臉色行事,缺乏獨立自主的對華安全和戰略穩定政策,最終後果是嚴重阻礙中國與加拿大和歐洲北約各成員國的雙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