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103/1054689930.html
專家:美國在對華友好與維護霸權形象之間陷入矛盾
專家:美國在對華友好與維護霸權形象之間陷入矛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美國財政部長週四表示,美國不希望對華態度導致全球經濟分裂,迫使各國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全面的美中經濟“脫鈎”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她也強調美國不會在國家安全行動上妥協,並尋求在供應鏈上對華“去風險”。 2023年11月3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11-03T23:30+0800
2023-11-03T23:30+0800
2023-11-03T23:30+0800
評論
美國
中美關係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7/1c/1034161505_0:0:3077:1731_1920x0_80_0_0_11b9d08d05726c76de9057283d2184cf.jpg
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耶倫在中美領導人可能即將會面之前發表這番講話,釋放出美國希望穩定中國的信號,同時也凸顯了美國當前處在兩難境地——在傳遞友好和維護霸權形象之間存在矛盾。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當地時間11月2日在亞洲協會的活動上試圖向亞洲國家保證,美國對華政策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出現“災難性”分裂,從而迫使它們“選邊站”。據路透社報道,耶倫表示,美國和中國經濟完全脫鈎“根本不切實際”,特別是考慮到亞洲供應鏈的複雜性以及該地區與中國的深厚經濟聯繫。耶倫說:她在亞洲協會活動上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正準備於11月11日至17日在舊金山接待亞太經合組織國家的領導人和其他高級官員。白宮希望在峰會期間安排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耶倫在習拜會可能即將舉行之際發表這番言論表明美國希望緩和對華關係、穩住中國。她說:此外,耶倫也在講話中表達了一些強硬姿態。例如,她表示,美國正在通過投資國內製造業以及加強與包括印太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地盟友和夥伴的聯繫,尋求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去風險化和多元化”。美國不會在國家安全行動上妥協。不過,耶倫也強調,美國旨在將這些行動鎖定在狹窄的目標範圍內,而不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增長”。因此,專家強調,總體而言,美國採取了一種既釋放友好信號又表達傳統強硬立場的策略,這反映了他們目前陷入兩難的境地。錢亞旭說: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日,美國“佩拉爾塔”號驅逐艦、加拿大“渥太華”號護衛艦過航台灣海峽。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專家強調,通過近日美國和加拿大派遣兩艘作戰能力更強的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可以看出,美國在中美領導人可能即將舉行會晤之前對華採取了“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但這一策略無法奏效。錢亞旭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華盛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兩輪會談。王毅指出,中美共同利益大於分歧矛盾,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大國相處之道應是對話合作而非零和博弈。布林肯表示,近段時間,美中保持交往和互動,開展坦率、建設性溝通,取得積極成效。美方希望兩國關係穩定、可持續,願同中方加強溝通,防止誤判,探討在需要合作的領域開展合作,籌備好美中下階段高層交往。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103/1054660858.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102/1054620660.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3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7/1c/1034161505_173:0:2904:2048_1920x0_80_0_0_27b986f9d412f7a888fd415478a7ce2d.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美國, 中美關係
專家:美國在對華友好與維護霸權形象之間陷入矛盾
評論
美國財政部長週四表示,美國不希望對華態度導致全球經濟分裂,迫使各國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全面的美中經濟“脫鈎”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她也強調美國不會在國家安全行動上妥協,並尋求在供應鏈上對華“去風險”。
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耶倫在中美領導人可能即將會面之前發表這番講話,釋放出美國希望穩定中國的信號,同時也凸顯了美國當前處在兩難境地——在傳遞友好和維護霸權形象之間存在矛盾。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當地時間11月2日在亞洲協會的活動上試圖向亞洲國家保證,美國對華政策不會導致全球經濟出現“災難性”分裂,從而迫使它們“選邊站”。
據路透社報道,耶倫表示,美國和中國經濟完全脫鈎“根本不切實際”,特別是考慮到亞洲供應鏈的複雜性以及該地區與中國的深厚經濟聯繫。
“我們經濟的全面分離,或者包括印太地區國家在內的國家被迫選邊站隊的做法,將會對全球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我們對這樣一個分裂的世界及其災難性影響不感興趣。”
她在亞洲協會活動上發表上述言論之際,美國正準備於11月11日至17日在舊金山接待亞太經合組織國家的領導人和其他高級官員。
白宮希望在峰會期間安排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耶倫在習拜會可能即將舉行之際發表這番言論表明美國希望緩和對華關係、穩住中國。
“最近可以觀察到很多中美關係緩和的信號,例如,美國邀請中國外長王毅訪美、即將舉行的APEC峰會上中美領導人可能進行會晤。美國的高級官員和政治輿論都在向中國發出信號,表明他們需要穩定中國。這是因為現在中東地區哈以衝突的緊張局勢正在逐漸升級,如果敘利亞、黎巴嫩、伊朗等國家下場參與,可能導致第六次中東戰爭爆發。因此,美國採取了飽和式威懾策略,他們不希望局勢升級。在這種情況下,穩定中國對於穩定中東至關重要。”
此外,耶倫也在講話中表達了一些強硬姿態。例如,她表示,美國正在通過投資國內製造業以及加強與包括印太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地盟友和夥伴的聯繫,尋求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去風險化和多元化”。美國不會在國家安全行動上妥協。不過,耶倫也強調,美國旨在將這些行動鎖定在狹窄的目標範圍內,而不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增長”。
因此,專家強調,總體而言,美國採取了一種既釋放友好信號又表達傳統強硬立場的策略,這反映了他們目前陷入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美國希望降低緊張局勢,因為已經感到捉襟見肘。另一方面,他們需要維護自身的霸權形象。這導致美國在言辭上出現了自我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東部戰區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日,美國“佩拉爾塔”號驅逐艦、加拿大“渥太華”號護衛艦過航台灣海峽。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地區和平穩定。
專家強調,通過近日美國和加拿大派遣兩艘作戰能力更強的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可以看出,美國在中美領導人可能即將舉行會晤之前對華採取了“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但這一策略無法奏效。
“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與中國對話,但另一方面,派遣有戰鬥力的軍艦穿越台海,踩中國核心利益的紅線。因此,可以看出,美國的行動並沒有展現出新意,也沒有釋放出真誠的善意,仍然以自身利益和霸權思維為出發點。在當前國際格局下,全球各國都追求發展,這種邏輯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近日在華盛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兩輪會談。
王毅指出,中美共同利益大於分歧矛盾,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是機遇而非挑戰,大國相處之道應是對話合作而非零和博弈。布林肯表示,近段時間,美中保持交往和互動,開展坦率、建設性溝通,取得積極成效。美方希望兩國關係穩定、可持續,願同中方加強溝通,防止誤判,探討在需要合作的領域開展合作,籌備好美中下階段高層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