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010/1053951638.html
以色列國歷史
以色列國歷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0月7日,加沙地帶武裝組織向以色列境內發射大量火箭彈。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武裝分支對以色列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以色列國防軍隨後啓動“鐵劍”行動。本輪巴以衝突造成超1600人死亡,以方宣佈“全面封鎖”加沙地帶。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為您介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歷史。 2023年10月10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10-10T08:48+0800
2023-10-10T08:48+0800
2023-10-10T08:48+0800
巴以衝突升級
解讀評釋
以色列
巴勒斯坦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a/03/1034581950_0:11:1000:574_1920x0_80_0_0_0a57ad611565429d9033d8e7ecde0691.jpg.webp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有關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建立兩個國家——阿拉伯人國家巴勒斯坦和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以色列國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1948年5月4日,以色列宣佈獨立,阿拉伯國家(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隨即開始對這一新成立的國家發動了戰爭。在1967年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猶太人開始開發巴勒斯坦這一地區的土地,導致巴勒斯坦人大規模移居。第一次起義(巴勒斯坦人在被佔領土上反抗以色列統治的起義)後,巴以雙方簽署了《關於在被佔領土上巴勒斯坦臨時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則宣言》,然後就5年過渡期。這一過渡期 以以色列軍隊從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地區撤離並重新部署開始,以確定巴勒斯坦領土最終地位問題結束。1996年,巴勒斯坦舉行首次選舉,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2年,也就是第二次起義後,美國、歐盟、俄羅斯和聯合國提出了中東和平 “路線圖” 計劃,內容包括恢復談判、解決衝突和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2005年,以色列在沒有任何政治協議的情況下單方面從加沙地帶完全撤軍。2006年1月25日,巴勒斯坦舉行第二次選舉, 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80個席位,法塔赫贏得43個席位;2007年6月,加沙地帶發生武裝衝突。法塔赫(因2006年選舉失敗而失去執政資格)和哈馬斯兩個組織間發生衝突,這導致哈馬斯在驅逐了大量法塔赫活動分子後,完全控制了加沙地帶。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於2017年12月宣佈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計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那裡時,衝突再次急劇升級。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獲得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許多人認為這是國際社會從事實上承認了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由於加沙地帶的火箭彈襲擊,以色列自2008年以來一直對哈馬斯基礎設施展開行動,最後一次行動是在2023年5月。俄羅斯呼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停火並重返談判桌。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010/1053944134.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010/1053948033.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1010/1053951019.html
以色列
巴勒斯坦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5/0a/03/1034581950_58:0:942:663_1920x0_80_0_0_50b24ea507b050e1b9b13537af5b5a0f.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解讀評釋, 以色列, 巴勒斯坦
以色列國歷史
10月7日,加沙地帶武裝組織向以色列境內發射大量火箭彈。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武裝分支對以色列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以色列國防軍隨後啓動“鐵劍”行動。本輪巴以衝突造成超1600人死亡,以方宣佈“全面封鎖”加沙地帶。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為您介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歷史。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有關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建立兩個國家——阿拉伯人國家巴勒斯坦和猶太人國家以色列,而以色列國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1948年5月4日,
以色列宣佈獨立,阿拉伯國家(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隨即開始對這一新成立的國家發動了戰爭。
在1967年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猶太人開始開發巴勒斯坦這一地區的土地,導致巴勒斯坦人大規模移居。
第一次起義(巴勒斯坦人在被佔領土上反抗以色列統治的起義)後,巴以雙方簽署了《關於在被佔領土上巴勒斯坦臨時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則宣言》,然後就5年過渡期。這一過渡期 以以色列軍隊從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地區撤離並重新部署開始,以確定巴勒斯坦領土最終地位問題結束。
1996年,
巴勒斯坦舉行首次選舉,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2002年,也就是第二次起義後,美國、歐盟、俄羅斯和聯合國提出了中東和平 “路線圖” 計劃,內容包括恢復談判、解決衝突和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2005年,以色列在沒有任何政治協議的情況下單方面從加沙地帶完全撤軍。
2006年1月25日,巴勒斯坦舉行第二次選舉, 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80個席位,法塔赫贏得43個席位;2007年6月,加沙地帶發生武裝衝突。
法塔赫(因2006年選舉失敗而失去執政資格)和哈馬斯兩個組織間發生衝突,這導致哈馬斯在驅逐了大量法塔赫活動分子後,完全控制了加沙地帶。
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於2017年12月宣佈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計劃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那裡時,衝突再次急劇升級。
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獲得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許多人認為這是國際社會從事實上承認了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
由於加沙地帶的火箭彈襲擊,以色列自2008年以來一直對哈馬斯基礎設施展開行動,最後一次行動是在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