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記者赫什:白宮決定炸毀北溪管道系出於對美國失去在西歐主導地位的恐懼

© Danish Defence美記者赫什:白宮決定炸毀北溪管道系出於對美國失去在西歐主導地位的恐懼
美記者赫什:白宮決定炸毀北溪管道系出於對美國失去在西歐主導地位的恐懼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6.09.2023
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26日電 知名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於北溪管道遭破壞事件一週年之際在Substack平台刊文稱,美國白宮決定炸毀北溪管道是出於對失去在西歐主導地位的恐懼,也因為這是美國唯一能夠接觸到、而且事後能夠完全否認責任的俄羅斯輸氣管道。
赫什寫道,據一名官員透露:“美國當局將北溪擺上桌面,是因為這是唯一一條我們能接觸到的、而且事後能夠完全否認責任的。我們在一月初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告知了白宮。我們當時以為總統會用以威脅北溪管道作為威懾手段來避免戰爭爆發。”
赫什寫道:“在這項任務被認為可以開展前,招來執行任務的兩名美國海軍深海潛水員在波羅的海的湍急水流中進行了幾個月的研究和練習。”
他還稱,拜登2022年2月初威脅要炸毀北溪管道後,白宮讓美國中情局安排把炸彈安置在管道上,等白宮下令再觸發。
赫什認為,白宮決定炸毀北溪管道不是為了贏得或制止烏克蘭衝突,而是因為害怕德國和北約受俄羅斯及其廉價自然資源左右,害怕“美國失去在西歐長期佔據的主導地位”。
2022年9月26日,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兩條管道“北溪-1”和“北溪-2”同時遭到破壞。德國、丹麥和瑞典不排除這是有針對性的破壞活動。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這兩起管道爆炸事件明顯是恐怖襲擊。
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2023年2月8日發表文章稱,美國海軍潛水員2022年6月在北約演習期間在北溪管道上安置炸藥,9月26日由挪威海軍飛機投下聲納浮標引爆炸藥,破壞了兩條北溪管道四條管線中的三條。赫什還稱,行動決定是美國總統拜登與國家安全團隊進行9個月的秘密磋商後做出的。美國國防部隨後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否認美方參與破壞北溪管道。
西摩·赫什曾因報道美軍在越戰中製造的美萊村屠殺而獲得1970年的普利策國際報道獎。
赫什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破壞“北溪”管道與烏克蘭無關:該事件旨在避免俄羅斯對德國的影響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6.09.2023
赫什指出炸毀“北溪”管道的目的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