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落後中國16年

© AFP 2023 / Sebastien Berger印度經濟落後中國16年
印度經濟落後中國16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5.09.2023
關注
隨著美國對中國出口壁壘壓力的加大,一些媒體預測印度將迎來繁榮時代,並稱印度完全有能力逐步取代中國而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但還是那句老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今天的《外國媒體看中國》節目中,我們瞭解一下印度究竟落後中國到何種程度。
印度《商業標準報》稱,從經濟總體參數來看,印度平均落後中國16年半。這些數據來自於對印中兩國在專利、外國直接投資、外匯儲備、名義GDP和出口量等多項關鍵領域參數的對比。例如,在專利方面印度落後中國21年;至於外國直接投資,滯後20年;就黃金和外匯儲備而言,落後19年;而在出口方面,落後17年。此外,雖然兩國都被看作發展中國家,但在名義GDP和人均收入方面,印度落後中國15年。由此可見,印度還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追趕中國。這項分析基於印度儲備銀行(RBI)、中國國家統計局、印度統計和計劃執行部、世界銀行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 據《商業標準報》報道,考慮到十年前印度的 GDP 僅位居世界第 11 位,中國在這些參數上領先於印度這一事實是可以理解的。但最近幾年印度已成為第五大經濟體。所有高收入國家都面臨GDP增長低的問題。 毫不奇怪,印度這個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儘管 2013 年至 2022 年 GDP 增長幅度並不太大,約為 7%,但仍躋身於前五。該報指出,就人均收入而言,印度更加落後。當然印度擁有不斷增長的年輕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也比中國低。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要高得多。在製造業方面,印度嚴重依賴中國的原材料供應。 而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製造中心,是因為它能夠進行大規模生產。《商業標準報》最後寫道,中國可以依靠規模效應而降低成本並佔領全球市場。
金磚國家正成為多極化世界重要力量中心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8.2023
2023年金磚峰會
金磚國家正成為多極化世界重要力量中心
《華盛頓郵報》稱,華為新款智能手機的意外亮相讓華盛頓感到緊張。近年來中國一直生活在從美國對進口商品和技術的大規模限制之下。而半導體行業受到的制裁尤為嚴重。然而華為能夠推出一款據稱可以支持衛星通信、5G網絡和其他先進服務的智能手機。 這一新款手機恰好是在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發佈的,似乎並非巧合。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也應是中國科技成果的展示。中國借此表明可以在不依賴美國技術而完全自主開發一個項目。 這將是一個完全可行的產品。《華盛頓郵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華為這款新手機配備了 5G 芯片。最先買到這款手機的客戶在網上發佈的速度測試表明,其性能與高端 5G 手機相似。美國的制裁是為了阻止中國購買或製造作為這些系統“大腦”的先進半導體,從而減緩中國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領域的前進步伐。《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最後寫道,但這並沒有發生,中國顯然仍然參與其中。
殲-15戰機從遼寧艦起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1.09.2023
專家:中美能否緩和軍事關係取決於美國何時糾正錯誤
據阿拉伯半島電視台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稱與中國官員的會談富有成效。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警告,儘管今年全球增長預測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蘇的總體步伐正在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週一表示,她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非常富有成效和有意義的會談,其中包括中國總理李強、副總理何立峰、央行行長潘功勝和財政部長劉昆。她說,會談中討論了中國政府為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所採取的措施。她表示,這個目標對中國很重要,對全世界也很重要。格奧爾基耶娃還說,當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易受 COVID-19 和軍事動亂的影響,而及其重要的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的財政實力來對其提供援助。半島電視台稱,今年三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曾呼籲中國政策制定者努力提高生產率,改變平衡經濟,從投資轉向長期消費拉動型增長。
中國恆大:已向聯交所申請自8月28日起復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6.08.2023
中國恆大:已向聯交所申請自8月28日起復牌
新加坡報紙《海峽時報》報道稱,放寬抵押貸款條件導致中國大都市地區的房地產銷售增加。文章指出,週末北京和上海的房地產銷售量比前一天翻了一番。這兩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都市區從週四降低最低首付的決定中受益最多。此外,在北京和上海,如果人們之前申請過抵押貸款,即使現在已經全部還清,也不會被喪失首次購房者的身份。 但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此人沒有任何房地產。週一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股價上漲 8.7%。北京僅週六就售出1800套房產,超過上月銷量的50%。而在上海單日新樓成交量與上月持平。為了應對大量出現的購房者,房地產經紀人週末全天候工作。在上海一些地點的潛在買家看房一直到凌晨三點。但正如《海峽時報》指出的那樣,新一攬子刺激措施雖然可能有助於阻止房屋銷售的進一步下降,但未必能完全復蘇房地產市場。《海峽時報》最後寫道,放寬信貸要求的大城市僅佔新房銷售的 31%。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