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認知的工具還是浪費時間——中國年輕人何以對性格測試如此著迷?

© Depositphotos.com / VaDrobotBO瞭解認知的工具還是浪費時間?中國年輕人何以對性格測試如此著迷?
瞭解認知的工具還是浪費時間?中國年輕人何以對性格測試如此著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6.08.2023
關注
獨家
在中國,人們對MBTI等性格類型測試的興趣驟增。Z世代的年輕人根據測試結果尋找朋友和瞭解自己。企業雇主在招聘時也會考慮 MBTI 性格類型。衛星通訊社在對幾位中國年輕人和一位心理學家的採訪中瞭解到,為何性格測試在中國如此流行。
分析心理學理論創始人卡爾·榮格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提出了他的人格類型理論。以他的研究成果為基礎,20 年後,美國人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親凱瑟琳·布里格斯(Katherine Briggs)創立了 MBTI人格量表(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如今,這一心理測量工具在中國獲得了新生,成為年輕人的新“星盤”。
MBTI共分為16種性格類型,大致分為四個大類:分析家(善於分析、自信的知識分子)、外交家(富有詩意和魅力的理想主義者)、守護者(體貼而周密的管理者)和探險家(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實驗者)。
2022年4月,奧運冠軍谷愛凌在一次採訪中提到自己的人格類型是INTJ,這在中國掀起了對MBTI測試興趣的第一波浪潮。
你是哪種人格類型?來做個測試吧!
谷愛凌的話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網友們開始積極地在網上進行MBTI性格類型測試,並分享測試結果。
一年後的今天,人們對MBTI的興趣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更具有現實意義。許多微博用戶注意到,在各類求職網站上,雇主都會要求求職者根據MBTI人格量表說明自己的性格類型。營銷人員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利用MBTI來推銷產品。例如,通過測試挑選款式上更適合某種或另一種人格類型的衣帽間用品。
心理分析師肖雪萍認為,這類測試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年輕人渴望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瞭解自己。

肖雪萍認為:“當我們將自己歸類為某種類型時,會找到一種自我的存在感,確認自己是誰是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

此外,MBTI測試在年輕人中的流行也可能是出於社會需求。

她說:“因為在社交過程中,大家可以通過MBTI迅速核對彼此的類型是否合適,或者找到認同感和相似之處,從而展開對話、建立聯繫。這時候MBTI更像是一種社交工具,創造了話題,迅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肖雪萍認為,MBTI可能會讓中國人想到星座,但“更具科學依據”:

“MBTI與星座、血型等看似相似,都涉及性格類型學,但它們的參考標準不同。星座是基於人出生時天空中星座的位置,而MBTI是基於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常見的行為、性格和心理反應。因此,MBTI更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Астрономические час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0.01.2020
善變的“變色龍”星座瞭解一下
衛星通訊社記者詢問了來自中國不同城市參加過人格類型測試的年輕人的看法。生活在上海的年輕女孩李彤說,她在朋友的建議下進行了測試。她認為測試結果非常準確地描述了她的性格。李彤認為,這種測試有助於她這一代人減輕社會壓力,緩解內心焦慮。
她對衛星通訊社記者說:

“對於緩解焦慮有一些幫助。比如,我之前因為不喜歡一群人出去玩這件事經常被朋友吐槽,測了自己的MBTI之後我發現我這個類型的人就是會在多人的社交場合里感到疲憊和緊張。對我而言,這個測試最大的作用是幫助我更坦然地接納自己,沒有必要去迎合大多數人的習慣。”

不過,她也指出,瞭解自己的性格類型並不總是能幫助一個人與其他人交朋友,因為他們可能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人生觀。

“我遇到跟我的MBTI是同一個的人,但是跟他相處我很明顯感覺到這個人跟我不同頻,對待事情的看法也完全不同。”她回憶道。

隨著性格類型測試在網絡上越來越流行,也有很多年輕人對之持懷疑態度。並非每個人都相信這些測試,許多人表示強烈反對。生活在深圳的年輕人李華認為這類測試是“偽科學”,“純粹浪費時間”。
他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解釋道:

“我感覺MBTI是偽科學,但是滿足了大家給自己打標籤並且自我實現/增強這個標籤的心理需求。同時還可以騙自己說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不是迷信,不像星座那些玄學。其實感覺MBTI類似二十年前的電腦算命。”

談到如今的雇主在招聘時越來越看重MBTI測試結果這一現象時,李華說,不要把測試視為應聘障礙:

他說:“這時候別把MBTI當性格測試了,當成有標準答案的考題就行了。畢竟大部分人也不會真的糾結高考的時候是按照自己的真實想法寫作文,答某些主觀題還是按照老師教的方法答吧。無論是MBTI也好,還是之前的性格測試也好,只要想‘答對’,總是有方法的。”

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溫可可對衛星通訊社說,這種測試只能用來熟悉情況,並不能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定位在測試結果上:

她說:“對於測試結果,我完全是用‘僅供參考’的態度來看待的。說的有道理的地方就認可一下,不太認可的內容也就不怎麼在意,很快就忘記了。對於瞭解自己有幫助,但是不多,或者說微乎其微。畢竟在不同的時間進行測試,測試出的結果也有偏差。人的想法隨時隨地都會變,不能完全依據一時的想法就固定住自己的性格。對於這種測試的結果是否全面、客觀、準確,我是持懷疑的態度。我認為不能完全依據這樣一份測試的結果就影響跟他人的交往。”

心理醫生稱適當的喊叫能產生治癒效果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1.08.2020
心理醫生稱適當的喊叫能產生治癒效果
這類測試的擁躉者認為,它們有助於找到正確的職業方向。而反對者則認為,用這種方式將人們區分開來並決定他們的命運是錯誤的。總的來說,衛星通訊社的受訪者們都認為,MBTI和其他類似測試應被視為一種自我瞭解的工具,而不應沈迷於其結果。
Z世代追求自我認知和個人成長的全球趨勢背景下,人們對這類測試的痴迷程度可能會越來越高。如今,世界上有2500多種不同的性格測試。不僅如此,如果你正在找工作,你很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性格測試。據《今日心理學》報道,約有80%的《財富》世界500 強公司使用性格測試來篩選高級管理者。每年約有1億名員工參加此類測試。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