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714/1051778719.html
俄中高校研究人員透過語篇分析兩國社會年齡歧視情況
俄中高校研究人員透過語篇分析兩國社會年齡歧視情況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電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和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俄中研究人員發表在《心理語言學研究雜誌》的一份研究顯示,俄羅斯和中國對老年和青春的態度都具有年齡歧視的傾向。 2023年7月14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07-14T04:19+0800
2023-07-14T04:19+0800
2023-07-14T04:19+0800
俄中關係
社會
年齡
研究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817/25/1028172550_0:160:3072:1888_1920x0_80_0_0_36d28b57ba9fbcfdcbfe6b2527a122b1.jpg.webp
語言學家與機器學習領域專家一道分析了510名不同年齡段受訪者的1257個回答;還通過分析俄中媒體刊出的368篇文章進行了比較研究。 研究顯示,在俄羅斯和中國,“老年”一詞都經常與“衰老”、“無助”、“從屬地位”、“無能”、“無依無靠”、“無力”、“衰弱”等負面概念相關聯。但中國社會對老年的看法另具自己的文化特點。 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機器學習與數字人文科學教研室的伊琳娜·卡拉布拉托娃稱:“中國經常把長者視為受人尊重的經驗承載者,同時對青春的態度又可以說是一種少年崇拜。” 卡拉布拉托娃說:“外表與年齡相符被認為不體面,需要至少年輕一半——50歲像25歲。媒體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正確飲食、長期全面保養也助長了這種現象。”她認為,這種現象與中國社會老齡化有很大關係。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519/1041473673.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817/25/1028172550_171:0:2902:2048_1920x0_80_0_0_0778aeb316adc22345f746a05fc36225.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俄中關係, 社會, 年齡, 研究
俄中高校研究人員透過語篇分析兩國社會年齡歧視情況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電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和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俄中研究人員發表在《心理語言學研究雜誌》的一份研究顯示,俄羅斯和中國對老年和青春的態度都具有年齡歧視的傾向。
語言學家與機器學習領域專家一道分析了510名不同年齡段受訪者的1257個回答;還通過分析俄中媒體刊出的368篇文章進行了比較研究。
研究顯示,在俄羅斯和中國,“
老年”一詞都經常與“衰老”、“無助”、“從屬地位”、“無能”、“無依無靠”、“無力”、“衰弱”等負面概念相關聯。但中國社會對老年的看法另具自己的文化特點。
這份研究的作者之一,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機器學習與數字人文科學教研室的伊琳娜·卡拉布拉托娃稱:“中國經常把長者視為受人尊重的經驗承載者,同時對青春的態度又可以說是一種少年崇拜。”
卡拉布拉托娃說:“外表與年齡相符被認為不體面,需要至少年輕一半——50歲像25歲。媒體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正確飲食、長期全面保養也助長了這種現象。”她認為,這種現象與中國社會老齡化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