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614/1051022948.html
中國駐俄大使就中俄旅遊合作、俄總理訪華、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作出回應
中國駐俄大使就中俄旅遊合作、俄總理訪華、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作出回應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日前,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接受了“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的書面採訪,就兩國旅遊合作、俄總理訪華、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作出回應。採訪全文如下: 2023年6月14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06-14T12:00+0800
2023-06-14T12:00+0800
2023-06-14T12:00+0800
採訪
中國
俄羅斯
政治
烏克蘭危機
俄中關係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1a/1049886952_0:0:3035:1708_1920x0_80_0_0_966dbe64a12c8a70264ca1bceb6c22ff.jpg
1、俄羅斯與中國此前已就恢復團體免簽協議達成原則性協議。團體免簽甚麼時候才能真正恢復?將會面臨哪些困難?旅遊合作是中俄兩國人文交流和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互為重要客源國和旅遊目的地,發展旅遊合作對於帶動兩國相關領域發展,夯實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社會民意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兩國政府對旅遊合作高度重視,曾在2012和2013年互辦國家“旅遊年”,據中方統計,在疫情前2019年,中國赴俄遊人數為225萬人,俄赴華遊人數達272萬,規模可觀。隨著疫情形勢好轉,2023年2月6日起,中國試點恢復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俄羅斯位列首批20個試點國家名單之中。從疫情後現實情況看,兩國民眾旅遊互訪熱情高漲,據俄方統計,今年一季度來俄中國遊客數量位列各國前列。《中俄政府關於互免團體旅遊簽證的協定》簽署於2000年,對便利兩國遊客往來、深化雙邊旅遊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瞭解,當前雙方旅遊管理部門也在積極準備、協同推進有關工作,相信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後,互免團體旅遊簽證業務將盡快恢復,為兩國遊客互訪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2、據俄媒報道,俄中陸路邊境口岸再次出現長達數公里的貨車擁堵現象。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甚麼?可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去年以來,中俄貿易量激增,兩國陸路口岸貨物運輸需求相應大幅增長。中俄雙方主管部門和有關地方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解的精神始終保持密切溝通協調,全力化解兩國口岸過貨積壓等情況,不斷便利雙方貨物運輸往來。關於近期口岸俄方一側再次出現車輛積壓現象,經瞭解,直接原因是俄方近期取消使用出境排隊系統,導致俄籍貨車來華需求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同期中方口岸並未限制俄籍貨車進境數量,進境通關能力完全可以滿足俄方需求。針對俄方一側出現車輛積壓,5月15日起,中俄雙方已在滿洲里-後貝加爾斯克公路口岸試行24小時工作制,目前該口岸滯車情況已緩解。從長遠來看,為從根本上解決邊境部分公路口岸擁堵現象,主要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口岸基礎設施水平。比如,在滿洲里-後貝加爾斯克公路口岸,目前中俄雙方均已建成6進6出貨運通道,但位於俄方境內不足1公里的跨境連接區域至今未修建直連通道,導致進出境貨物在俄方境內只能通過1進1出的通道運輸,使中方6進6出的通道優勢無法發揮。相信隨著今後該直連道路建設完成,該口岸車輛擁堵現象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3、據多家媒體報道,前不久,俄總理米舒斯京成功訪華,一支實力雄厚的俄經商代表團隨行赴華。中俄商務論壇舉辦情況如何?此訪經貿成果主要有哪些?5月23日俄總理米舒斯京訪華期間,中國商務部和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共同主辦了中俄商務論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向論壇致賀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出席論壇相關活動。俄總理米舒斯京出席論壇並致辭。論壇框架內舉行了能源、農業、運輸、工業和數字化5場專題圓桌會及企業交流活動。兩國政府部門、地方和工商界1100余代表出席論壇。本次論壇是疫情以來雙方首次線下舉辦的大規模商務活動,為兩國工商界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兩國企業家充分對接需求,深化交流合作,活動取得良好效果。此訪期間,中國商務部還與俄經濟發展部簽署了《關於深化服務貿易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商定將加強在旅遊、體育、運輸、醫療等領域合作,不斷提高服務貿易合作水平。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俄經貿合作量質並進,各領域合作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兩國貨物貿易額實現了1902.7億美元的歷史性突破,中國繼續保持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今年1-4月雙邊貿易額保持迅猛增長勢頭,同比大增41.3%,達731.48億美元,年內有望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下一步,中俄雙方將全力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共同採取積極舉措,鞏固傳統大宗商品貿易,拓展農業、服務貿易、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優化貿易結構,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動中俄經貿合作不斷發展。4、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率團出訪的初步成果是甚麼?為停止衝突,哪些國家應採取哪些初步措施?今年5月15日至28日,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先後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歐盟總部和俄羅斯,同各方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深入溝通對表。各方對中方的努力予以積極評價,都想要和平而非戰爭,都支持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都認可中方促和努力,都希望中方發揮積極作用。烏克蘭危機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原因,其本質是歐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發。化解危機沒有靈丹妙藥,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局部,不看整體,而是應從危機根源入手,尋找標本兼治之道,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實現歐洲大陸長治久安。中方不是危機製造者,也不是衝突參與方,而是和平的倡導者,和談的推動者。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貫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從未停止勸和促談的努力,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公正一邊。習近平主席鮮明地提出“四個應該”“四個共同”和“三點思考”等立場主張,這是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根本遵循。中方將繼續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基礎上,加強同各方對話交流,不斷凝聚共識、積累互信,推動形成更大公約數,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只要是有利於緩和局勢、推動談判的事,中方都願意去做。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於5月23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米舒斯京,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米舒斯京舉行了會談。訪問期間,米舒斯京還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俄中商務論壇。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稱行動目標是“保護那些8年來一直遭受基輔政權欺凌和種族滅絕的人”。他指出,特別軍事行動是被迫之舉,俄羅斯“沒有任何採取其他做法的機會,安全風險的程度使俄羅斯無法以其他手段予以回應”。普京稱,俄羅斯30年來一直嘗試與北約就歐洲安全原則達成一致,但得到的回應卻是無恥的欺騙和謊言,亦或是施壓和恫嚇,而北約不顧莫斯科抗議,不斷擴張,靠近俄羅斯邊界。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611/1050994222.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526/1050589509.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3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4/1a/1049886952_0:0:2729:2047_1920x0_80_0_0_05d7b1552c44ffda3fe8cd6c2d42107b.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採訪, 中國, 俄羅斯, 政治, 烏克蘭危機, 俄中關係
採訪, 中國, 俄羅斯, 政治, 烏克蘭危機, 俄中關係
中國駐俄大使就中俄旅遊合作、俄總理訪華、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作出回應
獨家
日前,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接受了“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的書面採訪,就兩國旅遊合作、俄總理訪華、烏克蘭危機等問題作出回應。採訪全文如下:
1、俄羅斯與中國此前已就恢復團體免簽協議達成原則性協議。團體免簽甚麼時候才能真正恢復?將會面臨哪些困難?
旅遊合作是中俄兩國人文交流和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互為重要客源國和旅遊目的地,發展旅遊合作對於帶動兩國相關領域發展,夯實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社會民意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兩國政府對旅遊合作高度重視,曾在2012和2013年互辦國家“旅遊年”,據中方統計,在疫情前2019年,中國赴俄遊人數為225萬人,俄赴華遊人數達272萬,規模可觀。隨著疫情形勢好轉,2023年2月6日起,中國試點恢復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俄羅斯位列首批20個試點國家名單之中。從疫情後現實情況看,兩國民眾旅遊互訪熱情高漲,據俄方統計,今年一季度來俄中國遊客數量位列各國前列。《中俄政府關於互免團體旅遊簽證的協定》簽署於2000年,對便利兩國遊客往來、深化雙邊旅遊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瞭解,當前雙方旅遊管理部門也在積極準備、協同推進有關工作,相信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後,
互免團體旅遊簽證業務將盡快恢復,為兩國遊客互訪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2、據俄媒報道,俄中陸路邊境口岸再次出現長達數公里的貨車擁堵現象。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甚麼?可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去年以來,中俄貿易量激增,兩國陸路
口岸貨物運輸需求相應大幅增長。中俄雙方主管部門和有關地方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解的精神始終保持密切溝通協調,全力化解兩國口岸過貨積壓等情況,不斷便利雙方貨物運輸往來。關於近期口岸俄方一側再次出現車輛積壓現象,經瞭解,直接原因是俄方近期取消使用出境排隊系統,導致俄籍貨車來華需求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同期中方口岸並未限制俄籍貨車進境數量,進境通關能力完全可以滿足俄方需求。針對俄方一側出現車輛積壓,5月15日起,中俄雙方已在滿洲里-後貝加爾斯克公路口岸試行24小時工作制,目前該口岸滯車情況已緩解。從長遠來看,為從根本上解決邊境部分公路口岸擁堵現象,主要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口岸基礎設施水平。比如,在滿洲里-後貝加爾斯克公路口岸,目前中俄雙方均已建成6進6出貨運通道,但位於俄方境內不足1公里的跨境連接區域至今未修建直連通道,導致進出境貨物在俄方境內只能通過1進1出的通道運輸,使中方6進6出的通道優勢無法發揮。相信隨著今後該直連道路建設完成,該口岸車輛擁堵現象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3、據多家媒體報道,前不久,俄總理米舒斯京成功訪華,一支實力雄厚的俄經商代表團隨行赴華。中俄商務論壇舉辦情況如何?此訪經貿成果主要有哪些?
5月23日俄總理
米舒斯京訪華期間,中國商務部和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共同主辦了中俄商務論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向論壇致賀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出席論壇相關活動。俄總理米舒斯京出席論壇並致辭。論壇框架內舉行了能源、農業、運輸、工業和數字化5場專題圓桌會及企業交流活動。兩國政府部門、地方和工商界1100余代表出席論壇。本次論壇是疫情以來雙方首次線下舉辦的大規模商務活動,為兩國工商界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兩國企業家充分對接需求,深化交流合作,活動取得良好效果。此訪期間,中國商務部還與俄經濟發展部簽署了《關於深化服務貿易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商定將加強在旅遊、體育、運輸、醫療等領域合作,不斷提高服務貿易合作水平。
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俄經貿合作量質並進,各領域合作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兩國貨物貿易額實現了1902.7億美元的歷史性突破,中國繼續保持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今年1-4月雙邊貿易額保持迅猛增長勢頭,同比大增41.3%,達731.48億美元,年內有望實現兩國元首確定的2000億美元貿易目標。
下一步,中俄雙方將全力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共同採取積極舉措,鞏固傳統大宗商品貿易,拓展農業、服務貿易、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優化貿易結構,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動中俄經貿合作不斷發展。
4、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率團出訪的初步成果是甚麼?為停止衝突,哪些國家應採取哪些初步措施?
今年5月15日至28日,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
李輝先後訪問烏克蘭、波蘭、法國、德國、歐盟總部和俄羅斯,同各方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深入溝通對表。各方對中方的努力予以積極評價,都想要和平而非戰爭,都支持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都認可中方促和努力,都希望中方發揮積極作用。
烏克蘭危機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現實原因,其本質是歐洲安全治理矛盾的大爆發。化解危機沒有靈丹妙藥,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局部,不看整體,而是應從危機根源入手,尋找標本兼治之道,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實現歐洲大陸長治久安。
中方不是危機製造者,也不是衝突參與方,而是和平的倡導者,和談的推動者。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貫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從未停止勸和促談的努力,始終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站在公正一邊。習近平主席鮮明地提出“四個應該”“四個共同”和“三點思考”等立場主張,這是中方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根本遵循。中方將繼續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基礎上,加強同各方對話交流,不斷凝聚共識、積累互信,推動形成更大公約數,為推動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只要是有利於緩和局勢、推動談判的事,中方都願意去做。
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米哈伊爾•
米舒斯京於5月23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米舒斯京,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米舒斯京舉行了會談。訪問期間,米舒斯京還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俄中商務論壇。
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稱行動目標是“保護那些8年來一直遭受基輔政權欺凌和種族滅絕的人”。他指出,特別軍事行動是被迫之舉,俄羅斯“沒有任何採取其他做法的機會,安全風險的程度使俄羅斯無法以其他手段予以回應”。普京稱,俄羅斯30年來一直嘗試與北約就歐洲安全原則達成一致,但得到的回應卻是無恥的欺騙和謊言,亦或是施壓和恫嚇,而北約不顧莫斯科抗議,不斷擴張,靠近俄羅斯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