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亞洲安全對話持開放態度
2023年6月2日, 19:16 (更新: 2023年6月5日, 09:21)
© AP Photo / Yong Teck Lim新加坡
© AP Photo / Yong Teck Lim
關注
評論
本週五到周日,“香格里拉對話”地區安全論壇在新加坡舉行。
40多個國家的550多位防長、政治家和專家參會,他們討論的議題有地區安全、包括網絡安全和核武器擴散。歐洲安全危機對亞太地區局勢產生影響。因北約即將在東京設立辦事處,局勢正變得更加嚴峻。北約在亞洲存在和其在地區安全保障方面的“爬行式”角色,提高了新加坡論壇在應對該領域出現威脅時的作用。
很多人在炒作“香會”期間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是否與五角大樓首腦奧斯汀會面議題。軍事建設不透明的聲音也越來越重。同時,中國防長參加新加坡論壇表明,中國政府認為通過論壇可推動自己的公共外交,並顯示中國在國防政策方面有能力變得更加透明,其中包括在南海和台灣海峽的行動方面。
按計劃,中國防長將在周日發表演講。他將介紹中國在安全領域的新倡議。《環球時報》編輯文章建議美方,不僅關注中國國防部長的講話,還應關注中國對全球安全保障方面的策略。文章強調,美國有意提高中方拒絕會晤的噪音。在制裁和挑釁條件下,中國不想參與“擺拍式”交流,也不認同強制性交流。
週六,美國防長奧斯汀將做中國在亞太地區作用的演講。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香會期間中美若能不指名道姓互相攻擊,就是兩國關係的一點緩和。
他說:“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香格里拉對話會不大可能成為緩和中美關係的機會,反而抨擊指責平台的可能性更高。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性,即雙方相對都能保持克制,不直接攻擊對方。但無法忽視的是,在中美推進各自議事的過程中,兩國間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內在矛盾,或可能會含沙射影提及對方,比如雙方對‘基於規則的秩序’理解不同。但總體上若中美能夠不指名道姓地互相攻擊,我認為這已經算是中美關係的一點緩和。”
中美防長將就地區安全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和意願。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羅曼諾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美在此方面的契合點將變得越來越少,因問題積累,立場協同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他說:“‘香會’上不會出現甚麼奇跡。中美兩國將各自陳述立場,而且是很難兼容的立場。也許會出現某種論戰式交流,但可能性不大,因為他們是軍人。他們都是相當嚴格、紀律性很強也非常克制的人,而本次對話是相當公開的活動,各方都希望清晰而嚴格地佐證自己的立場,並說服其他人相信自己的正確性。也許會增加某種急躁式辯論,但因為都是軍人,李尚福和奧斯汀公開辨戰的可能性不大。雙邊關係明顯改善的可能性也不大,這並非是兩位防長的個人關係問題。關係改善,並不取決於他們是否會晤,而要看中美目前總的關係趨勢。”
專家王鵬表示,香格里拉對話對中美關係正常化不會做出特別的貢獻,原因在於雙邊關係已進入死衚衕。
他說:“之所以對‘香會’期間中美關係的改善不太樂觀,原因在於此次中方參加會議的最高級別官員國防部長正在被美國制裁。通常大國間相互制裁很少會針對部級以上高官,更不用說國防部長這一重要關鍵部門的職位。美國直接制裁中國防長,相當於是在打中國的臉。對此中方無疑是不能接受的。美國若是真心實意想與中國恢復軍事交流,至少需要撤銷對中國防長的制裁和無端指責,並加以道歉。否則即使是無聲無息地撤銷,中國人民也是不能接受的,因為撤銷意味著美國之前的行為錯誤。實際上哪怕美國只是制裁相對低級別的官員,兩國關係都還有緩和的餘地,但部長級官員被制裁,中國顯然不會輕易退讓。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關係陷入僵局。應該說美國在沒有明確中美問題的本質時,貿然做出缺乏國際交往禮節的舉措,極其愚蠢。”
專家亞歷山大·羅曼諾夫認為,問題並不在於中國不希望與美國交流。問題在於,這種交流不會帶來或是至少全面阻止雙邊關係惡化,或是至多改善雙方關係的結果。
他說:“美國人在一兩個月前,一直將中方不想交流當成宣傳王牌。但現在,停止交流僅限於軍事領域,因為其它領域的交流已經恢復。可以預測,恰恰在軍事領域,因相互不滿和誤會,交流才變得極其少。中方對美方隨便針對其它國家、組織和個人搞制裁的實踐非常不滿。也許,中國想向美國解釋,針對中國軍隊領導層隨便制裁是不被接受的。完全符合邏輯的是,解除對中國防長的制裁,然後再談。美國的立場過於自信和施壓,認為遭到制裁者,美國但凡提出要求,肯定會做出見面的回應。如果美國對此信號做出某種反應,解除制裁,那麼交流是可能恢復的。”
“香格里拉對話”活動開啓前一天,中國國防部長與新加坡防長黃永宏舉行了會晤,雙方簽署建立直通保密電話通信線路諒解備忘錄。這種交流、對話和相互信任,是中國參加“香會”的前提,也是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