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害怕中國反制

© AP Photo / Jose Luis Magana美國害怕中國反制
美國害怕中國反制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4.2023
關注
關於中國可能對美國“反制”的話題已經在西方出現了幾天。 這些威脅是否真實,以及中國如何回應,是我們今天的《俄羅斯媒體看中國》中的第一個話題。
許多西方媒體報道稱,美國正擔心中國的報復性制裁。據推測,中國可能會限制向美國和歐洲國家供應稀土金屬。稀土金屬是製造用於控制無人駕駛車輛的電池和激光雷達的必備原料。俄羅斯報紙 《Vedomosti》 就此進行了分析。文章寫道,中國在限制稀土金屬供應方面曾有過比較成功的經驗——2010年釣魚島爭議加劇時,中方對日本就採取了這樣的措施。當時這些措施危及到了日本的電子和汽車行業,迫使東京服軟。國立研究大學高等經濟學院歐洲和國際綜合研究中心 (CCEMI) 主任瓦西里·卡申在評估中國可能實施的制裁的性質時指出,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中國會一如既往地謹慎行事,選擇對中國經濟成本最小的方向,對某些細分市場施加壓力。這裡指的是禁止生產太陽能電池設備和半成品出口,或者對電子產品製造商的稀土禁運。中國將嘗試以此類措施回應美國的打壓以及針對台灣的一些嚴重挑釁。卡申說,中國的報復行動將變得越來越嚴厲。 卡申專家指出,總的來說,中國的制裁將主要影響那些在其市場上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政策的國家。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4.2023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中國反對美國實行的單邊制裁
《俄羅斯報》發表了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教授以 M.V. 命名的專欄。馬斯洛夫比較了巴西總統盧拉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華的成果。馬斯洛夫認為,巴西總統盧拉“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完全忠誠”。他簽署了一系列旨在將與中國的雙邊貿易轉換用本國貨幣的協議。巴西代表團帶來了一些其他建議,主要是在農產品出口領域。此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巴西總統盧拉還就在高科技領域開展合作達成一致。還有關於烏克蘭衝突的政治聲明:這裡值得指出的是,巴西領導人的立場實際上與中國的做法不謀而合。馬斯洛夫認為這是一種新趨勢的跡象,並推測在不久的將來拉美領導人會陸續訪問中國,因為這些領導人的語氣與巴西領導人的立場相吻合。可以說,巴西總統對中國的訪問創造了某種進一步聲明的矩陣。所有這些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的表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方面,德國和法國顯然也準備支持中國通過談判解決烏克蘭衝突的立場。不過,如果說馬克龍在訪問期間表現出法國願意進行建設性互動的話,那麼德國更喜歡的是使用說教的語氣,其他國家也有可能效仿它。考慮到德國去年拒絕了中國在與芯片相關資源銷售領域的多項合同,現在柏林被迫重新調整與北京的關係,並為中國投資尋找新的利基市場。中國成功地讓外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不能保持沈默:必須明確表態是贊成還是反對。馬克龍催生了一種需要討論中國立場的趨勢。馬斯洛夫專家最後寫道,從巴西也順應這一趨勢的事實來看,可以假設許多其他國家也會仿效他們的榜樣。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0.04.2023
德國涉漢堡港新決定或讓中國懷疑其作為合作夥伴的可靠性
在取消大多數冠狀病毒限制措施後,中國經濟的復蘇速度略快於預期。 《生意人報》報紙分析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一季度GDP增速和零售額超出分析師預期,但在投資和工業生產方面,則相反低於預期。2023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比2022年同期增長4.5%,比上季度增長2.2%。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出口增長促進了這一加速。不過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因出口增長而出現的指標改善不會成為可持續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2023 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是由被壓抑的需求導致的零售額增長以及較低的基數效應——去年同期較低的數字——推動的。工業生產的步伐雖然加快,但還是低於分析師3%的預期。低於預期的還有投資增長指標,這也是目前最受關注的。投資指標對中國政府很重要——他們將吸引私人資本作為國家項目開發的首要任務。政府依靠分析師對經濟復蘇做出進一步的預測。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復蘇”的步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的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將由亞太地區國家提供三分之二以上 。正是因為“中國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高了對亞洲的預測。現在基金分析師認為,亞洲對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高達70%。
 美國財政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1.03.2023
中國大幅減少美債
中國解除新冠疫情限制不僅是為了經濟復蘇和統計數據,而且對讓眾多百姓恢復正常日常生活而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事件。《消息報》記者在專欄中談到了後 COVID 北京的日常生活。據記者觀察,在故宮、天壇、金山公園、後海區等人氣最旺的地方,街頭生活到處已恢復正常。餐館和購物中心前人頭攢動表明生活節奏要回歸正常。甚至疫情期的主要特徵也消失了——不再需要在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上戴口罩了。尤為重要的一點是旅遊業的復蘇。根據中國民航局的資料,旅遊業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航班數量增加了兩倍,國內航班的預訂量同比增長了七倍多。 實際上中國國內旅遊已全面回到疫情前,出境游也翻了數倍。但外國人去中國的速度要慢一些:個別證據表明,自3月中旬中國政府恢復簽發各類簽證以來,主要是韓國、英國、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的公民到訪中國。俄羅斯人已開始意識到前往中國旅遊的必要:在中國簽證申請預約開放後的頭幾天,所有“窗口”馬上安排到了五月。但到目前為止,你在北京遇到外國人的機會仍然不是很大,尤其是與疫情前的 2019 年相比。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俄羅斯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