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203/1047600327.html
對布林肯訪華有甚麼值得期待?
對布林肯訪華有甚麼值得期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於2月5日至6日訪問中國。儘管這是美國現任國務卿首次訪問中國,此次訪問應該有助於雙邊關係的穩定,但美國和中國都不期望這次活動能夠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仍然存在根本分歧,任何一方都不準備違背本國利益行事。 2023年2月3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3-02-03T18:00+0800
2023-02-03T18:00+0800
2023-02-03T18:00+0800
評論
美國
中國
訪問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2/03/1047600083_0:0:3071:1728_1920x0_80_0_0_98262629030a8dd1cb970000d2b950e6.jpg
自上屆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商品開徵關稅以來,美中關係逐漸惡化,這種對抗逐漸從單純的貿易戰蔓延到金融、科技和軍事部門。最終,美國政治精英之間形成了有必要與中國強硬對抗的跨黨派共識。中國從貿易夥伴變成頭號地緣政治對手。北京寄希望於美國的反華言論會隨著拜登上台而減弱。然而,在拜登的領導下,對華制裁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在某些領域有所加劇。正是拜登簽署了 《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該法案規定為不在中國發展生產的公司提供520億美元的補貼。拜登還同意對向中國供應的半導體實施前所未有的出口限制。現在,在國務卿訪華前夕,美國正在審議全面禁止向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供應美國半導體,並全面禁止美國投資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可能性。此外,美國正在與荷蘭和日本就聯合禁止向中國供應芯片生產設備進行談判,以及不斷指責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竊取知識產權,甚至涉嫌支持俄羅斯私人軍事服務公司(PMC)——所有這一切都為布林肯訪華創造了極其負面的背景。從美國分析中心專家的評論來看,華盛頓相信現在是與中國談判的合適時機,因為中國處於弱勢地位。與大流行後果相關的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危機、國內消費水平低,中國當局希望把國內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所有這些都迫使北京將拋開外交政策抱負,採取更務實的行動。中國的“狼性外交”稍稍剎車在美國被視為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中國已準備好進行談判,美國可以在對華關係中更強硬地推動自身利益。事實上,北京呼籲摒棄冷戰意識形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務實合作。在布林肯訪華前夕,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鐘聲”的系列文章,闡述了美國斷絕與中國往來的政策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危險性。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相互依存度已經達到如此程度,以至於包括半導體行業在內的人為貿易壁壘將反彈到美國製造商身上,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應該從對方的發展中互惠,與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合拍。此外,文章說,美國人為設置的壁壘仍然無法遏制中國的發展。總的來說,美中雙方顯然都把美國國務卿即將到來的訪問視為是一個契機,可以在構建某種防止雙邊關係急劇俯衝的框架方面邁出新的一步。但對中美兩國而言,甚麼是充分且可接受的穩定關係水平?兩國的願景在這方面存在分歧。一旦華盛頓在訪問前夕公開談論對中國的新的技術和投資限制,美國可能會有意進行長期而持續的經濟對抗。華盛頓唯一害怕的就是與北京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軍事衝儘管北京明白與美國的關係將不復從前,而且華盛頓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在短期內,制裁壓力的飛輪盡可能慢地旋轉對中國來說很重要。中國採取了在高科技領域最大限度地實施替代進口的方針,並在發展本國的基礎研究能力。然而,所有這些過程都需要時間,因此與美國的合作時間越長、範圍越廣,中國從經濟和技術方面獨立於西方的過渡就越容易、越順利。換句話說,中國確實對盡可能多地與美國繼續合作感興趣。但是,北京也有自己的紅線:台灣。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對台灣的任何舉動,無論是武器供應還是美國官員訪問台灣島,都被視為是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仍然是雙邊關係中最刺激的因素。因此,美國眾議院新任議長可能訪台,並且宣佈計劃在台灣舉行外出聽證會,這簡直是“鬥牛用的紅布”,在布林肯訪問前夕進一步激化事態。談判的氣氛和實際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外交官在與中國外交官談話中提出美國關注的提綱的順序和方式。目前,在訪問前夕,美國媒體強調烏克蘭危機、中俄合作等問題。而中國人則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國在這件事情上不可能做出任何妥協。維持多年的現狀是中美關係的立足之本。中方可能將在布林肯此行期間尋求美國公開承認其對多年現狀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美國人則將等待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聲明。然而,未必會在公共場所聽到在這些問題上的原則性新內容。這意味著,雙方都獲得了由遵守程序所帶來的某種滿意感,同時卻保持互不信任。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131/1047509015.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124/1047345683.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30202/1047576122.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3
伊戈爾· 傑尼索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3/0f/1040042772_117:0:939:822_100x100_80_0_0_b80bced92623d483286eb39c893309b6.jpg
伊戈爾· 傑尼索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3/0f/1040042772_117:0:939:822_100x100_80_0_0_b80bced92623d483286eb39c893309b6.jpg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7/02/03/1047600083_306:0:3037:2048_1920x0_80_0_0_cabb1d4789b6adf9023c57eaa9096424.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伊戈爾· 傑尼索夫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3/0f/1040042772_117:0:939:822_100x100_80_0_0_b80bced92623d483286eb39c893309b6.jpg
評論, 美國, 中國, 訪問
對布林肯訪華有甚麼值得期待?
評論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於2月5日至6日訪問中國。儘管這是美國現任國務卿首次訪問中國,此次訪問應該有助於雙邊關係的穩定,但美國和中國都不期望這次活動能夠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北京和華盛頓之間仍然存在根本分歧,任何一方都不準備違背本國利益行事。
自上屆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商品開徵關稅以來,美中關係逐漸惡化,這種對抗逐漸從單純的貿易戰蔓延到金融、科技和軍事部門。最終,美國政治精英之間形成了有必要與中國強硬對抗的跨黨派共識。中國從貿易夥伴變成頭號地緣政治對手。
北京寄希望於美國的反華言論會隨著
拜登上台而減弱。然而,在拜登的領導下,對華制裁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在某些領域有所加劇。正是拜登簽署了 《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該法案規定為不在中國發展生產的公司提供520億美元的補貼。拜登還同意對向中國供應的半導體實施前所未有的出口限制。
現在,在國務卿訪華前夕,美國正在審議全面禁止向中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供應美國半導體,並全面禁止美國投資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可能性。此外,美國正在與荷蘭和日本就聯合禁止向中國供應
芯片生產設備進行談判,以及不斷指責中國從事間諜活動、竊取知識產權,甚至涉嫌支持俄羅斯私人軍事服務公司(PMC)——所有這一切都為布林肯訪華創造了極其負面的背景。
從美國分析中心專家的評論來看,華盛頓相信現在是與中國談判的合適時機,因為中國處於弱勢地位。與大流行後果相關的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危機、國內消費水平低,中國當局希望把國內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所有這些都迫使北京將拋開外交政策抱負,採取更務實的行動。中國的“狼性外交”稍稍剎車在美國被視為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中國已準備好進行談判,美國可以在對華關係中更強硬地推動自身利益。
事實上,北京呼籲摒棄冷戰意識形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務實合作。在
布林肯訪華前夕,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鐘聲”的系列文章,闡述了美國斷絕與中國往來的政策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危險性。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相互依存度已經達到如此程度,以至於包括半導體行業在內的人為貿易壁壘將反彈到美國製造商身上,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應該從對方的發展中互惠,與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合拍。此外,文章說,美國人為設置的壁壘仍然無法遏制中國的發展。
總的來說,美中雙方顯然都把美國國務卿即將到來的訪問視為是一個契機,可以在構建某種防止雙邊關係急劇俯衝的框架方面邁出新的一步。但對中美兩國而言,甚麼是充分且可接受的穩定關係水平?兩國的願景在這方面存在分歧。一旦華盛頓在訪問前夕公開談論對中國的新的技術和投資限制,美國可能會有意進行長期而持續的經濟對抗。華盛頓唯一害怕的就是與北京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軍事衝
儘管北京明白與美國的關係將不復從前,而且華盛頓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在短期內,制裁壓力的飛輪盡可能慢地旋轉對中國來說很重要。中國採取了在高科技領域最大限度地實施替代進口的方針,並在發展本國的基礎研究能力。然而,所有這些過程都需要時間,因此與美國的合作時間越長、範圍越廣,中國從經濟和技術方面獨立於西方的過渡就越容易、越順利。換句話說,中國確實對盡可能多地與美國繼續合作感興趣。但是,北京也有自己的紅線:
台灣。
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對台灣的任何舉動,無論是武器供應還是美國官員訪問台灣島,都被視為是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仍然是雙邊關係中最刺激的因素。因此,美國眾議院新任議長可能訪台,並且宣佈計劃在台灣舉行外出聽證會,這簡直是“鬥牛用的紅布”,在布林肯訪問前夕進一步激化事態。
談判的氣氛和實際結果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外交官在與中國外交官談話中提出美國關注的提綱的順序和方式。目前,在訪問前夕,美國媒體強調烏克蘭危機、中俄合作等問題。而中國人則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國在這件事情上不可能做出任何妥協。維持多年的現狀是中美關係的立足之本。中方可能將在布林肯此行期間尋求美國公開承認其對多年現狀和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美國人則將等待北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聲明。然而,未必會在公共場所聽到在這些問題上的原則性新內容。這意味著,雙方都獲得了由遵守程序所帶來的某種滿意感,同時卻保持互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