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搞清楚兒童是如何成為網絡騷擾的受害者的

CC0 / / 俄羅斯搞清楚兒童是如何成為網絡騷擾的受害者的
俄羅斯搞清楚兒童是如何成為網絡騷擾的受害者的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1.12.2022
關注
俄羅斯V·P·謝爾布斯基國家精神病學和麻醉學醫學研究中心以及莫斯科市心理學師範學院(MSUPE)的科學家對網絡誘騙的心理機制——借助互聯網對兒童進行性虐待——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研究。專家說,犯罪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犯罪數量一直在增加。這也適用於使用互聯網進行的性行為。
結果發表在《心理學與法律》雜誌上。
網絡性侵犯甚至還出現了一個專門的術語——網絡誘騙(cybergrooming)。它暗示著犯罪者使兒童捲入性活動的特殊策略,而受害者往往不理解其意義。
俄羅斯V·P·謝爾布斯基國家精神病學和麻醉學醫學研究中心以及莫斯科市心理學師範學院的工作人員們對因網絡誘騙而遭受性行為傷害的未成年人的狀況進行了詳細分析。作者稱,這項工作延續了俄羅斯對這一問題的首次研究。
“心存不軌者與孩子建立友好關係,檢查他們談話被發現的風險。然後他會引入有關性的話題,向孩子索要照片或要求他們進行色情性質的行為,或在現實中見面進行此類行為,”莫斯科市心理學師範學院教授、俄羅斯V·P·謝爾布斯基國家精神病學和麻醉學醫學研究中心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實驗室主任葉蓮娜·多佐爾採娃(Elena Dozortseva)說。
作為法庭心理和精神病學堅定的一部分,專家對8至18歲的受影響女孩進行了調查。學者說,網絡誘騙的受害者揭示了許多使他們容易受到此類侵犯的特徵。
半數女孩的家庭有衝突或處於社會弱勢地位、無人照管、父母酗酒。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在學校經歷過來自同齡人的忽視或攻擊。四分之一的女孩患有慢性精神障礙,超過三分之一的女孩存在身體健康問題,使她們難以在普通環境中交流。
“受害者常常樂於接受地網絡誘騙者細心和看似友好的態度,在一半的情況下,她們將網絡誘騙者視為自己的朋友或浪漫伴侶。一些女孩保持聯繫,因為她們對兩性關係的話題感興趣。
“60%的病例經歷被評估為心理創傷性經歷,”多佐爾採娃說。
專家強調,父母應該瞭解孩子接觸互聯網的風險,更注意他們的虛擬聯繫人。父母的任務是與孩子建立信任關係,並在任何有問題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支持。

“遺憾的是,有時父母自己會把孩子的照片發佈在互聯網上並結交可疑的虛擬熟人,從而使孩子處於脆弱地位。他們應該更好地瞭解此類行為的後果。學校教師和心理學家應該更加關注不標準的孩子,以及因經歷適應困難和缺乏正面關注的‘退出’與同齡人進行普通交流的青少年,”多佐爾採娃說。

學者們確信,與兒童和青少年本人討論在互聯網上約會的可能風險,以及及時瞭解兩性之間的關係,將有助於培養他們自己對不良影響的抵抗力。
俄羅斯V·P·謝爾布斯基國家精神病學和麻醉學醫學研究中心以及莫斯科市心理學師範學院的專家們將繼續研究網絡誘騙,以研究其預防和迅速截斷的機制。
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29.5小時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08.2022
中國網民人均每周上網29.5小時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