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為歐盟加強對華合作樹立樣板,儘管存在分歧

© AFP 2023 / KAY NIETFELD中德為歐盟加強對華合作樹立樣板,儘管存在分歧
中德為歐盟加強對華合作樹立樣板,儘管存在分歧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5.11.2022
關注
評論
世界亂象不妨礙中國和德國共謀和平與發展;德國願與中國發展經濟合作;與美國的“菜單”背道而馳,德國正與中國構建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晤時指出,只要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原則,兩國關係的大方向就不會偏,步子也會走得很穩。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中德作為有影響力的大國,在變局、亂局中更應該攜手合作,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習近平的上述聲明為德國總理的一日訪華定下來基調。此次德國代表團成員有60多人,包括商界代表。德國總理能夠感受到中國領導人與德國發展對話和完善相互協作的建設性姿態。在面見媒體時,德國領導人並未提及新疆和香港的人權問題。這些問題,除了讓中方不滿外,不會給兩國關係帶來任何益處。朔爾茨僅外交性地指出,對就所有問題交流意見的可能性感興趣,其中包括雙方持不同看法的問題。據法新社報道,德國總理同時還表示,努力“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關係。他還提及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欠發達國家的債務問題,這些問題,德方都願意和中方舉行對話。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德北京峰會為中國和歐盟關係指明瞭正確方向,而在歐盟,和中國脫鈎的聲音越來越響。

他說:“中德關係良好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具有示範性意義。當前不少歐洲國家一方面受西方政治正確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美國的壓力,不敢反對美國的意見。德國作為歐洲的大國之一,公開呼籲不與中國脫鈎,能夠發揮帶動作用。雖然不能說所有國家都會向德國看齊,但至少立場可能會有所鬆動,逐漸轉化對華態度,加強與中國的聯繫。”

在德國和其最親近朋友嚴厲批評朔爾茨訪華背景下,德國總理需要在北京獲得勝利。從中方和領導人的聲明可以看出,德國拿到了這個機會。朔爾茨和陪同訪問北京的經濟團隊,已非常好的利用了此次機會,這對中德關係發展和做為歐洲政治家的朔爾茨本人來說是重要的。需要指出的,法國總理馬克龍也許期望朔爾茨空手而歸。他曾願意和朔爾茨同時去中國和習近平舉行會晤。而且,並非是簡單的去,而是以會晤的共同組織者身份去,就像2019年3月末他曾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克洛德·容克訪問巴黎那樣。從各方看,朔爾茨並不想成為配角,與法國總統分享自己的在北京期望獲得的成功。
馬克龍後來明白,在新條件下,德國意圖早於法國推動與中國的關係。很大程度看,可以解釋為何馬克龍突然取消法德內閣會議,此後又放棄與朔爾茨在巴黎會晤後舉行新聞發佈會,因為已經明瞭,朔爾茨將在沒有法國支持情況下前往北京訪問。
很明顯,新條件下,德國總理有意單獨和中國構建關係。專家楊勉認為,德國總理此次訪華,也讓自己的美國同行碰了一鼻子灰。
他說:“近年來西方世界因意識形態陷入反華浪潮,德國國內政界也出現反華輿論。再加上德國目前是三黨組建的聯合政府,其中綠黨的對華態度強硬,所以總理朔爾茨訪華遭到反對並不意外。”
“受俄烏衝突的影響,德國經濟面臨著諸多困難,而中德經濟又是緊密相連。近日備受關注的中企漢堡港收購案,朔爾茨堅持認定中資入股漢堡港有利於今後的發展。因為他曾出任漢堡市市長,清楚漢堡是德國重要的一個港口,對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最後德國內部也是達成妥協,批准中國企業的入資收購,只是所佔股份降為24.9%。此次朔爾茨訪華成行且行程僅為一天,我認為同樣是德國內部政界矛盾妥協的結果。不管怎樣,既然朔爾茨能夠前來訪華,對於中德關係的發展自然是利好。這也側面反應了德國最終需要基於本國利益進行考量,不會完全聽從美國的指揮。”
政治學家、歐盟與中國關係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毫不懷疑,反對中德發展關係的幕後指揮者是美國。
他說:“顯然,朔爾茨的反對者在按美國的指揮‘唱歌’,德國執行者是在美國‘木偶操縱者’制定的場景行動。朔爾茨與中國對話,是形勢所迫,是理性佔了上風。他明白,對他和德國利益來說沒有其它出路。中國曾經是、還將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市場。如果總理以美國顧問馬首是瞻,那麼德國的危機只能加深,並將弱化德國的工業,對國家和歐洲造成嚴重後果。中國是德國的平台,商界可為之去努力。這裡有資本、貿易和資本輸出。中國市場容量、現代化的科技成果以及不斷向前發展,提供的是非常好的市場,這是中德關係發展的基礎。有關歐盟呼籲脫離和中國的所有經濟關係,無論是德國還是歐盟,是沒有這種可能性的,而且中國目前狀態,也不會允許誰去那樣做。”
顯然,中德首腦北京會談,不僅使中德兩國企業安下心來,而且還為新投資和新收入做好了鋪墊。峰會的另一項成果是,發展政治接觸得到了延承。據統計,德國總理自50年前雙邊關係正常化後已是第23次訪問。1975年,赫爾穆特·施密特受到明顯病重的毛澤東的會見,而默克爾總理在2006年到2019年期間,訪華有十多次。也就是說,德國政治領袖都試圖為本國工業打開中國的市場,並在那裡穩住陣腳。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11.2022
朔爾茨:德國和中國認為核威脅不可接受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