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俄羅斯:基於利益或需求的夥伴關係?
© 俄羅斯國防部新聞中心俄駐華大使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討論加強兩國外交協調一事
© 俄羅斯國防部新聞中心
關注
儘管俄羅斯與中國都不認為其關係是聯盟性質,但近幾年的合作在各個方向均呈前所未有上升之勢。原因是甚麼呢?是兩國長期利益吻合,還是抗擊美國霸權政治形勢所需?俄羅斯專家就此向衛星通訊社做瞭解讀。
20世紀,中國和俄羅斯所經歷的大規模社會震蕩,不僅改變了自己的面貌,其相互關係也發生了變化。中俄兩國不斷努力,目前互信和支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俄羅斯科學院現代亞洲與中國研究所代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向衛星通訊社解釋道。
© Sputnik / Нина Зотина俄羅斯科學院現代亞洲與中國研究所代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
俄羅斯科學院現代亞洲與中國研究所代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
© Sputnik / Нина Зотина
他說:
“現在,中國與俄羅斯在經濟和政治上相互視為天然夥伴,兩國在自己的地緣政治方向均遭遇來自西方的強大壓力,首先是來自美國的壓力。俄羅斯與西方在歐洲、在烏克蘭進入激烈衝突,這裡成為主要的衝突線。而中國也面臨美國在亞太地區將要建立的各類軍事政治聯盟日益增長的壓力,因此,中國不得不在自己的東部和南部方向構築防線。也就是說,中俄都處於對抗美國從歐亞大陸方向的施壓狀態。所以,兩國變成天然夥伴,關係不斷走近,其中包括軍事和軍事政治夥伴關係。習近平經常使用的‘背靠背’的表述,精准地描繪了這一狀況。‘背靠背’,中俄才有信心:邊境地區平靜、後方由可靠夥伴提供保障。因此才可能集中精力解決自己的問題,比如俄羅斯在歐洲、而中國在亞太地區。”
俄羅斯杜馬議員、獨聯體事務、歐亞一體化和同胞關係委員會主席、俄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列奧尼特·卡拉什尼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近幾個月的事件表明,西方國家顯然未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的規模和深度有正確的評估。卡拉什尼科夫認為,北京有著清楚的理解,是誰、帶有何種目的在挑唆烏克蘭衝突,因此,中國站在俄羅斯一方,不在乎華盛頓的警告與直接威脅。
他說:
“我們和中國是鄰居,鄰國的協作,不取決於大洋彼岸距我們上萬公里對我們施展詭計的國家。相反,這些詭計在更快地使我們走近。我指的是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政策和威脅中國的企圖。當然不能認為,西方國家的制裁在確定俄羅斯與中國的商務關係。我們兩國早有合作,正如數據所顯示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制裁,是推動發展的發動機。比如,中俄寬體客機項目,之前從有過停滯不前,但現在看來,應加快實施。中國也在面臨制裁威脅,不可能不考慮到俄羅斯所處的狀態,即成百架從國外購買的飛機,瞬間變成一大堆無用金屬。這就是飛機和其它高科技產品,應自己製造而不要指望他人的原因。”
白宮發言人皮埃爾在華盛頓吹風會上表示,美國對中俄不斷加深關係感到擔心,尤其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進行特別軍事行動背景下。俄聯邦政府金融大學專家斯塔尼斯拉夫·米特拉霍維奇對此表述評價道,中俄合作不斷鞏固讓美國政府感到震驚,但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自身政策。
俄聯邦政府金融大學專家斯塔尼斯拉夫·米特拉霍維奇
俄聯邦政府金融大學專家斯塔尼斯拉夫·米特拉霍維奇
他說:
“中國與俄羅斯對合作有著顯而易見的興趣。西方在拉推中俄走近,有時是在迫使兩國走近,這更多的是西方國家的問題。目前的合作符合兩國的戰略利益,中國對可靠夥伴有著客觀上的需求,在北京-華盛頓衝突不斷加劇狀況下,應有個可依賴的夥伴。台灣問題、針對中國高科技、電子和芯片等領域的制裁,都說明瞭這點。從實質看,北京和華盛頓的衝突將不斷加劇。一旦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艦隊將封鎖運輸路線,這樣,中國指望海上貿易是不理性的,擁有保險才符合情理,而俄羅斯恰恰可成為這樣的保險。俄羅斯是能源領域的夥伴,目前正在研究通向中國的新管道方案,也就是說,是投資夥伴;在雙邊貿易中,俄羅斯願意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再有,俄羅斯還是聯合科技等項目的合作方,更別說發展速度超前的軍事和軍事政治合作。”
“如果中國在目前條件下不爭取與俄合作,那才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可以看到,中國品牌在迅速替代從俄羅斯市場上離開的西方品牌。商店中的中國手提電腦和其它電子產品增加了很多。俄羅斯對此心存感恩,其中,已商定途經蒙古國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二號支線方案。中國通過這條管道,可獲得俄羅斯針對歐洲供應量的1/3。”
© Sputnik /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ьский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中國集裝箱船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中國集裝箱船
© Sputnik /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ьский
專家基里爾·巴巴耶夫表示,中俄經濟的互補性,是拉近中俄關係的另一個動力。與此同時,兩國都對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感興趣,並正積極與其它外經夥伴發展合作。
他說:
“俄羅斯是能源載體的最大供應國,而這是目前世界經濟中最為重要的資源。與此同時,中國自有能源載體儲量有限,需從俄羅斯拿貨。俄羅斯則首先需要工業設備、配件和各類中國生產的消費品。當然,經濟上的相互依賴,有利於兩國進一步拉近,使兩國成為天然夥伴。”
西方一些媒體企圖在中俄關係中“打楔子”,常常報道,兩國的經濟合作,更像是長兄與小弟的關係。認為中國因經濟規模強於俄羅斯,並比俄羅斯更為富有,因此俄羅斯更加依賴於東方鄰國。衛星通訊社就是否認同這個觀點採訪了國家杜馬議員卡拉什尼科夫。
他說:
“當然不是這樣的。儘管中國經濟比俄羅斯更大、更強,但俄羅斯也有超過中國的某些方面,比如數字化、某些技術與管理系統方面。誰是長兄和小弟,在相互融入未取得重大進展前是很難確認的。因此,我不想就誰是長兄進行排序,也就是說,誰更依賴誰,而是建議,將注意力集中到‘兄弟’一詞上。畢竟,兄弟就是兄弟,是率先伸出援手提供幫助的親人,並以兄弟之情去關心你,而不是要求最高額的貸款利率。希望中俄成為兄弟,至於誰是長兄,誰是小弟,這沒甚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