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抗中國為全球衰退埋下隱患

專家稱,有跡象表明中美有意緩和緊張局勢,不排除王毅與布林肯在慕尼黑會晤
專家稱,有跡象表明中美有意緩和緊張局勢,不排除王毅與布林肯在慕尼黑會晤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09.2022
關注
美國和中國近年來一直處於貿易和技術對抗狀態。出乎意料的是,拜登政府的上台並沒有讓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任何變化。拜登繼承了自己的前任開始推行的強硬的反華路線。
據《馬尼拉時報》報道,甚至還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報告稱,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華盛頓看到自己正在失去昔日的經濟實力,決定憑借貿易戰以及遏制中國來維持其全球領導者的地位。然而美國不惜一切代價保持全球主導地位的願望,沒有可依靠的根本性的基礎,而且還威脅著世界經濟的嚴重衰退。這就是為甚麼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指責華盛頓在亞洲地區加劇緊張局勢。馬哈蒂爾敦促東盟成員國停止玩弄地緣政治,專注於發展與中國的經濟合作。直到上世紀90 年代初,儘管幾個世紀的殖民主義已經結束,貧窮國家仍完全依賴於西方。但到了 本世紀頭10 年,中國的高速增長對中低收入國家經濟的影響明顯增加。與此同時經合組織國家對貧困國家的影響反而有所減弱。甚至在特朗普總統任期和貿易戰開始之前,中國就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從 2013 年到 2018 年中國平均佔全球增長的 28%。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未來五年中國將在世界增長中保持大致相同的份額。尤其重要的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對新興市場進行大規模投資,從而讓最貧窮的國家搭上了經濟發展的列車。到2022年底中國將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而中國廉價出口,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多年來一直是抑制通脹的重要因素。直到本世紀初,當西方主導世界貿易時,出口產品的價格是根據西方國家人口的購買力形成的,這給貧窮國家帶來了額外的通脹壓力。中國產生了 3110 億美元的投資流量,中國直接投資(FDI)增長了 20.2%,而全球 FDI 下降了 34.7%。限制中國經濟發展,首先會導致發展中經濟體減速,失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機會。 《馬尼拉時報》最後寫道,中國的不穩定也可能給整個世界的發展帶來巨大風險。
阿聯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8.2022
阿聯酋在關係凍結6年半後派回駐伊朗大使
印度《經濟時報》的文章稱,中國正在緩慢但持續地增加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存在,加強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技術、軍工聯合體和媒體等各個領域的合作。文章指出,圍繞佩洛西訪台事件,阿拉伯世界表達了對中國的堅定支持。這是因為中國支持該地區主要國家的一些經濟部門。沙特阿美與中國中石化簽署油氣領域合作協議。雙方正努力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沙特2030年願景之間的協同作用——中國仍是為沙特發展計劃提供技術支持的最大國家。中國通信服務公司(CCS)為沙特阿拉伯的電信公司提供光纖服務。北京正在積極幫助利雅得發展基礎設施。此外,中國也沒有忽視該地區其他國家。中國先鋒工業集團公司訪問科威特並與當地空軍官員會面,以促進其自產高空無人機的銷售。中國正在與阿聯酋在工業領域開展合作。中國已在卡塔爾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投資近 300 億美元,以確保卡塔爾液化天然氣的長期供應。中方正與摩洛哥合作建設鐵路,分享抗旱、保障糧食安全經驗。 印度《經濟時報》的文章強調,中國正在阿拉伯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實施重大投資項目,而且其存在規模只會擴大。
北京舉行紀念二戰結束77週年圖片展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3.09.2022
北京舉行紀念二戰結束77週年圖片展
許多西方國家一再指責中國,北京通過向新興市場提供投資和貸款,無助於擺脫貧困,反而使貧窮國家陷入債務束縛。例如,西方媒體經常關注的焦點是斯里蘭卡,中國長期租用了那裡的一深水港。中國當然否認這些指控。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絕不是斯里蘭卡最大的債權國。斯里蘭卡外債的最大份額來自私人債券持有人,其中許多人是美國和歐洲的機構投資者。而中國只是僅次於亞洲開發銀行和日本的第四大債權國。近年來中國對斯里蘭卡的貸款組合增長較快。例如,2020 年斯國從中國獲得了30 億美元,用於為其當前債務再融資。《華盛頓郵報》指出,發展中國家經常與中國接觸,因為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西方發展機構不同,中國不對國內經濟政策的轉變設置任何條件。另一方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求進行深入的經濟改革並大幅削減政府開支。目前尚不清楚斯里蘭卡將如何擺脫債務漏洞——其債務規模為6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19億美元。《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最後指出,斯里蘭卡很可能無法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達成一致,因此它可能將再次向中國尋求援助。
美國已開始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敗下陣來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3.02.2016
專家:美國已開始在與中國的經濟競爭中敗下陣來
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文章稱,美國正在推動與中國的生物經濟競爭。文章指出,與所謂的“芯片法案”一起,制定生物經濟政策旨在減少美國對中國的依賴,提高美國的競爭力。今年5月中國發佈了本國的生物經濟發展五年規劃。目前美國仍然是生物技術創新的領導者,但如果這些能力不能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美國可能在這一領域落後於中國,就像它在半導體和電信領域落後一樣。《海峽時報》援引美國政府代表的話稱,到本十年末工程生物學將應用於製造業,而製造業佔全球產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相當於 30 萬億美元價值。“生物工廠”、細胞和生物質可用於生產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幾乎所有東西:藥品、燃料和塑料等。《海峽時報》的文章最後指出,美國準備利用有針對性的計劃來擴大生物生產的可能性,以便在美國發明的一切也在那裡生產。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