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711/1042418288.html
被稱為“中國復眼”的世界最遠探測距離雷達落地重慶
被稱為“中國復眼”的世界最遠探測距離雷達落地重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11日電 被稱為中國復眼”的世界最遠探測距離雷達落地重慶,建成後能高分辨率觀測1.5億公里範圍內的小行星。 2022年7月11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7-11T11:33+0800
2022-07-11T11:33+0800
2022-07-11T11:33+0800
中國
雷達
探測
重慶
建設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389/03/1023890375_0:52:1000:615_1920x0_80_0_0_3a6291267b79c45e229085c8b58e8a9e.jpg
據中國《科技日報》報道,7月8日,在重慶市科技局組織下,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重慶雲陽縣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項目。據瞭解,分布式雷達項目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共同參與建設,擬研制世界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高分辨率觀測1.5億公里範圍內小行星。重慶市科技局積極引進推動設施在重慶佈局建設。該報援引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的話報道表示,該項目的建設可實現上億公裡外的小行星和類地行星觀察,將填補中國國內在這方面研究能力的空白,滿足近地小行星防禦、空間態勢感知等國家需求,並用於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領域研究。龍騰說, FAST叫“中國天眼”,此次在雲陽建設的分布式雷達由20余部小天線組成,每一部天線孔徑達25—30米,就像昆蟲的復眼。因此,“我們給它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中國復眼’。”據悉,該項目分三期進行,第一期“分布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由4部16米孔徑雷達組成,用於驗證雷達體制和關鍵技術可行性,可實現月球三維成像。一期項目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目前已完成所有基礎設施施工並安裝2部雷達設備,預計9月啓動運行。第二期“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項目”,選址雲陽,將建設20余部等效口徑100米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達,可實現千萬公裡外的小行星探測和成像,完成深空雷達探測與成像的演示驗證。未來還將在重慶選址建設第三期“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期作用距離達到1.5億公里,將是世界最遠探測距離的雷達,能夠實現內太陽系天體高精度主動觀測,也將是世界首部具備三維成像和形變監測的深空雷達。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214/1034972528.html
重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389/03/1023890375_56:0:945:667_1920x0_80_0_0_e27e185dd0b67b966b21ffb469bf0262.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國, 雷達, 探測, 重慶, 建設
被稱為“中國復眼”的世界最遠探測距離雷達落地重慶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11日電 被稱為中國復眼”的世界最遠探測距離雷達落地重慶,建成後能高分辨率觀測1.5億公里範圍內的小行星。
據中國《科技日報》報道,7月8日,在重慶市科技局組織下,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重慶雲陽縣人民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項目。
據瞭解,分布式雷達項目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共同參與建設,擬研制世界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高分辨率觀測1.5億公里範圍內
小行星。重慶市科技局積極引進推動設施在重慶佈局建設。
該報援引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龍騰的話報道表示,該項目的建設可實現上億公裡外的小行星和類地行星觀察,將填補中國國內在這方面研究能力的空白,滿足近地小行星防禦、空間態勢感知等國家需求,並用於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領域研究。
龍騰說, FAST叫
“中國天眼”,此次在雲陽建設的分布式雷達由20余部小天線組成,每一部天線孔徑達25—30米,就像昆蟲的復眼。因此,“我們給它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中國復眼’。”
據悉,該項目分三期進行,第一期“分布式雷達天體成像測量儀驗證試驗場”,由4部16米孔徑雷達組成,用於驗證雷達體制和關鍵技術可行性,可實現月球三維成像。一期項目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目前已完成所有基礎設施施工並安裝2部雷達設備,預計9月啓動運行。
第二期“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項目”,選址雲陽,將建設20余部等效口徑100米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達,可實現千萬公裡外的小行星探測和成像,完成深空雷達探測與成像的演示驗證。
未來還將在重慶選址建設第三期“超大分布孔徑雷達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動觀測設施”,預期作用距離達到1.5億公里,將是世界最遠探測距離的雷達,能夠實現內太陽系天體高精度主動觀測,也將是世界首部具備三維成像和形變監測的深空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