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630/1042217736.html
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秘書長列舉出俄中科技合作的主要問題
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秘書長列舉出俄中科技合作的主要問題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6月30日電 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秘書長劉偉在“新時代科技合作與技術創業”圓桌會議上發言時表示,儘管俄中科技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人員、平台、認知以及資金的問題。 2022年6月30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6-30T08:34+0800
2022-06-30T08:34+0800
2022-06-30T08:34+0800
俄中關係
科技
合作
創新
清華大學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6/1e/1042217688_0:0:2731:1537_1920x0_80_0_0_2f673ffa7c6802eaddd42facb9103310.jpg
劉偉指出,俄中科技創新合作一直都很重要,兩國民間和官方都在努力推動。每年兩國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都要召開科技分委會,2017、2018、2019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俄中創新對話,2020年設立中俄聯合科技創新合作基金,2020-2021年又互辦了俄中科技創新年,此外,還聯合發佈了《2020-2025年中俄科技創新合作路線圖》。劉偉認為,從人的問題看,既有專業背景、又有語言基礎,還懂俄中合作的人,全中國屈指可數,不足百十人。“俄羅斯方面,我沒有專業調研,估計情況也差不多。”至於平台的問題,劉偉指出,要求開展對俄合作的平台應該是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合體。但截止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家這種性質的專業化服務機構。劉偉相信,從認識的問題看,中國科技精英很大一部分是歐美歸國,在西方有廣泛的人脈,對其科技發展情況了如指掌,但對俄羅斯的瞭解幾乎空白,俄羅斯國內也有同樣的問題。俄中科學項目還缺乏資金支持。綜上所述,劉偉提出以下措施:第一,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推動俄中科技人才的雙向培養與實訓;在重點合作領域及旗艦項目方面促進人才交流與互動。第二,建設綜合性服務平台並提供穩定支撐,搭建符合俄中科技創新合作需求的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平台。第三,加大聯合研發經費投入以及天使投資。建立合理機制,撬動民營資本,設立俄中專項以及天使基金,鼓勵和支持開展學術交流、聯合研究、技術商業化,科技投融資等。第四,建立跨界協調機制重點解決共性問題。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0104/1032827698.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01127/1032611022.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6/1e/1042217688_0:0:2731:2048_1920x0_80_0_0_34b8a9e5819c65fb789ea74288223704.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俄中關係, 科技, 合作, 創新,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秘書長列舉出俄中科技合作的主要問題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6月30日電 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秘書長劉偉在“新時代科技合作與技術創業”圓桌會議上發言時表示,儘管俄中科技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人員、平台、認知以及資金的問題。
劉偉指出,俄中科技創新合作一直都很重要,兩國民間和官方都在努力推動。每年兩國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下都要召開科技分委會,2017、2018、2019年連續舉辦了三屆
俄中創新對話,2020年設立中俄聯合科技創新合作基金,2020-2021年又互辦了
俄中科技創新年,此外,還聯合發佈了《2020-2025年中俄科技創新合作路線圖》。
劉偉稱:“中俄科技創新合作開展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當前兩國關係的歷史高位相比,無論是合作的規模、還是合作的效率都仍在低位徘徊,與兩國的互補優勢和巨大潛力不相匹配,呈現典型的‘政熱經冷’特徵。”
劉偉認為,從人的問題看,既有專業背景、又有語言基礎,還懂俄中合作的人,全中國屈指可數,不足百十人。“俄羅斯方面,我沒有專業調研,估計情況也差不多。”
至於平台的問題,劉偉指出,要求開展對俄合作的平台應該是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合體。但截止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家這種性質的專業化服務機構。
劉偉相信,從認識的問題看,中國科技精英很大一部分是歐美歸國,在西方有廣泛的人脈,對其科技發展情況了如指掌,但對俄羅斯的瞭解幾乎空白,俄羅斯國內也有同樣的問題。俄中科學項目還缺乏資金支持。
綜上所述,劉偉提出以下措施:第一,重視人才梯隊建設和復合型
人才培養。推動俄中科技人才的雙向培養與實訓;在重點合作領域及旗艦項目方面促進人才交流與互動。第二,建設綜合性服務平台並提供穩定支撐,搭建符合俄中科技創新合作需求的第三方專業化服務平台。第三,加大聯合研發經費投入以及天使投資。建立合理機制,撬動民營資本,設立俄中專項以及天使基金,鼓勵和支持開展學術交流、聯合研究、技術商業化,科技投融資等。第四,建立跨界協調機制重點解決共性問題。
劉偉認為:“當前形勢下,俄中科技創新合作就更加重要。中美博弈,東西方對陣,新冷戰抬頭。中國和俄羅斯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和日趨惡劣的外部環境。所以,面對美西方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壟斷和封鎖,我們必須抱團取暖、結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