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628/1042187901.html
中國順應數字時代現實修訂反壟斷法
中國順應數字時代現實修訂反壟斷法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立法者已批准對反壟斷法規的修訂。相應決定是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結果作出的。今後科技公司將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反壟斷法將滿足數字時代的現實和平台經濟的需求。 2022年6月28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6-28T20:45+0800
2022-06-28T20:45+0800
2022-06-29T14:38+0800
評論
反壟斷
中國
法律
科技
公司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460/99/1024609936_0:126:5760:3366_1920x0_80_0_0_481d89b64f9d4a8189af1bf51137e172.jpg.webp
中國反壟斷法早在 2008 年就已通過,但它的適用範圍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對待所謂的大科技公司——從事提供數字服務的最大科技公司方面。反壟斷法與數字時代現實的矛盾在 2010 年代初奇虎 360 科技有限公司與騰訊紛爭中就已暴露出來。兩家公司故意為希望安裝競爭對手產品的用戶設置障礙,從而迫使人們選擇使用奇虎360或者騰訊產品。案件被提交給中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承認此類商業活動造成的損害微不足道。結果,中國許多科技公司都採用了類似的做法,強制兩者選一。阿里巴巴禁止在淘寶平台工作的賣家在其他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美團還強制食品服務企業只與這個食品配送平台合作。中國的科技巨頭通過多次收購小公司鞏固了自身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例如,美團在 2000 年代初期只是 2000 家分發團購券的公司之一,到 2016 年一躍成為 33 億美元的巨頭。到 2010 年代末中國外賣領域仍然存在兩大壟斷者:美團和餓了麼。而移動支付市場被阿里巴巴和騰訊瓜分。在共享單車領域,在這個泡沫破滅之前,曾有過摩拜和ofo兩大巨頭。在獲得壟斷地位後,這些公司便把較小參與者排除在市場之外,並將其條款強加給消費者。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劉德良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明白這種情況損害了市場的正常發展和良性競爭。2020 年底中國政府開始對科技行業進行整頓。對壟斷行為給予了特別關注。阿里巴巴因其強迫用戶“二選一”的做法而被罰款 28 億美元。其他一些科技行業的公司也被監管機構“召喚”。後來幾乎所有人都因各種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而被罰:音樂內容分發的排他性協議(騰訊)、並購信息不報(百度、深圳蜂巢盒子)、宣傳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京東)。另一大案是外賣服務聚合商美團因獨家協議被罰款5.3億美元,並利用其壟斷地位迫使其“二選一”。 這些措施導致了投資者的恐慌和公司市值的下降。實際上這並不奇怪:許多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增長,完全歸功於此前根本沒有任何監管檢查。最終,中國最大五大科技巨頭損失了近 50% 的總市值。劉德良專家認為,這些措施對於進一步提高行業的質量、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根據中國反壟斷法修正案,從事與濫用數據、算法、技術、資本優勢等相關的壟斷行為的企業可能被剝奪經營權。互聯網公司和平台因不報告並購而被處以最高 500 萬元人民幣(75 萬美元)的罰款。但是,如果其中一個參與者在全球市場的年銷售額超過 120 億元人民幣,並且涉及合併交易的兩家公司在中國的國內銷售額達到 8 億元人民幣,則必須報告此類交易。對於較小的企業,監管措施要弱得多。修訂後的反壟斷法有望實現公平競爭並為市場所有參與者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新的修正案將於今年 8 月 1 日生效。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01224/1032774982.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118/1034817528.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7be8370555418d5c8e023dbcf0639b76.jpg.webp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7be8370555418d5c8e023dbcf0639b76.jpg.webp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460/99/1024609936_552:0:5208:3492_1920x0_80_0_0_d8b5b28177db9a97575425ed00c41e7d.jpg.webp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957/04/1029570473_0:0:640:640_100x100_80_0_0_7be8370555418d5c8e023dbcf0639b76.jpg.webp
評論, 反壟斷, 中國, 法律, 科技, 公司
中國順應數字時代現實修訂反壟斷法
2022年6月28日, 20:45 (更新: 2022年6月29日, 14:38) 評論
中國立法者已批准對反壟斷法規的修訂。相應決定是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結果作出的。今後科技公司將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反壟斷法將滿足數字時代的現實和平台經濟的需求。
中國反壟斷法早在 2008 年就已通過,但它的適用範圍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對待所謂的大科技公司——從事提供數字服務的最大科技公司方面。反壟斷法與數字時代現實的矛盾在 2010 年代初奇虎 360 科技有限公司與
騰訊紛爭中就已暴露出來。兩家公司故意為希望安裝競爭對手產品的用戶設置障礙,從而迫使人們選擇使用奇虎360或者騰訊產品。案件被提交給中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承認此類商業活動造成的損害微不足道。
結果,中國許多科技公司都採用了類似的做法,強制兩者選一。
阿里巴巴禁止在淘寶平台工作的賣家在其他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美團還強制食品服務企業只與這個食品配送平台合作。中國的科技巨頭通過多次收購小公司鞏固了自身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例如,美團在 2000 年代初期只是 2000 家分發團購券的公司之一,到 2016 年一躍成為 33 億美元的巨頭。到 2010 年代末中國外賣領域仍然存在兩大壟斷者:美團和餓了麼。而移動支付市場被阿里巴巴和騰訊瓜分。在共享單車領域,在這個泡沫破滅之前,曾有過摩拜和ofo兩大巨頭。在獲得壟斷地位後,這些公司便把較小參與者排除在市場之外,並將其條款強加給消費者。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劉德良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明白這種情況損害了市場的正常發展和良性競爭。
劉德良教授說:“反壟斷法是國家產業政策的一個重要體現。隨著互聯網+形態的演進,目前平台經濟成為產業組織形式的典型代表,產業內容越來越強調數字經濟,而企業競爭則主要通過數字技術(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進行數據競爭。近年來國家的產業結構、產業形式、經濟形態和競爭政策都逐漸在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相關法案也確實到了需要修改適應新業態的時候。另外,在當前中美競爭和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中國提出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的目標。在這一背景下,反壟斷法作為競爭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進行相應修改以適應新的形勢。”
2020 年底中國政府開始對科技行業進行整頓。對壟斷行為給予了特別關注。阿里巴巴因其強迫用戶“二選一”的做法而被罰款 28 億美元。其他一些科技行業的公司也被監管機構“召喚”。後來幾乎所有人都因各種違反
反壟斷法的行為而被罰:音樂內容分發的排他性協議(騰訊)、並購信息不報(百度、深圳蜂巢盒子)、宣傳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京東)。另一大案是外賣服務聚合商美團因獨家協議被罰款5.3億美元,並利用其壟斷地位迫使其“二選一”。 這些措施導致了投資者的恐慌和公司市值的下降。實際上這並不奇怪:許多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增長,完全歸功於此前根本沒有任何監管檢查。最終,中國最大五大科技巨頭損失了近 50% 的總市值。劉德良專家認為,這些措施對於進一步提高行業的質量、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他說:“反壟斷法相當於是懸在企業頭頂上的一把利劍。過去的經濟形態較為粗放,企業大多依靠掠奪式經營和流量紅利等盈利,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當前我國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這就需要配套的競爭政策。我們可以看到,此次修改的法案強調鼓勵創新和公平競爭。我認為這一立法精神實際上對企業起到了規範指引的作用,也讓企業對自身的發展有了一個預期,同時降低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過去中國包括互聯網產業在內都是追求數量,而現在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企業的發展需要更加註重質量。尤其是在中美競爭中,美國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都體現的是技術,比如蘋果、谷歌、微軟等,而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與美國並不在一個層面。當前數字經濟已經進入‘算力時代’,通過立法來鼓勵創新、要求公平競爭,規範部分平台經濟濫用優勢進行壟斷和不公平競爭的行為,符合中國整個產業發展的時代需要,從國際角度來看也是具有意義的。”
根據中國反壟斷法修正案,從事與濫用數據、算法、技術、資本優勢等相關的壟斷行為的企業可能被剝奪經營權。互聯網公司和平台因不報告並購而被處以最高 500 萬元人民幣(75 萬美元)的罰款。但是,如果其中一個參與者在全球市場的年銷售額超過 120 億元人民幣,並且涉及合併交易的兩家公司在中國的國內銷售額達到 8 億元人民幣,則必須報告此類交易。對於較小的企業,監管措施要弱得多。修訂後的反壟斷法有望實現公平競爭並為市場所有參與者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新的修正案將於今年 8 月 1 日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