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首次成為日本產品主要出口市場

© REUTERS / KYODO中國大陸首次成為日本產品主要出口市場
中國大陸首次成為日本產品主要出口市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02.2022
關注
評論
中國大陸已成為日本商品的最大進口國。據日本官方統計,去年對中國的食品、農產品、林產品和海產品出口增長35.2%。由此可見,儘管中日雙邊關係中存在政治和其他問題,但兩國間的貿易關係在不斷加強。
長期以來中國在福島一號核電站事故後對日本的海鮮和魚類產品一直保持警惕。其原因是國際上對如何處理核電廠廢水缺乏共識。日本政府打算從水中清除放射性物質並將其傾倒到海洋。然而,包括中國和韓國在內的該地區其他國家反對這一決定。這些國家指出,不可能徹底淨化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向海洋排放污水會嚴重影響該地區的生態狀況,並威脅到邊境水域捕獲的魚類和海鮮的安全。但目前中國僅限制從日本少數幾個縣進口食品,包括福島縣。沒有施加更廣泛的限制。
中日政治關係也並非一帆風順。此外,近年來政治對貿易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據日本媒體報道,美日正在制定多邊框架協議,以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供應。與此同時,東京一方面努力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又不損害自己的國家利益。與美國不同,日本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是美國的兩倍。日本進口的一半以上的商品來自中國,它們是最終或中間產品。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日本有關不允許失信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參與國家採購的措辭為何相當模糊。東京沒有直接禁止華為或其他中國公司開發本國 5G 通信網絡,因為這樣的決定會引起中國的強烈負面反應,並使日中貿易關係複雜化。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劉江永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冷”政治和“熱”經濟的路線仍然在兩國關係中佔主導地位。劉江永專家說:
我認為日本政府的對華政治立場不會因經濟利益而發生改變。實際上中日關係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出現過所謂‘政冷經熱’的現象,而這一現象的存在有其內在邏輯:一方面經濟貿易符合兩國的發展利益,另一方面日本政治右傾化,即日本國內一些右翼團體、右翼勢力的代表人物登上執政舞台,並控制政治中樞,使得日本政府在歷史觀、戰爭觀以及涉及中國內政等一系列問題上採取了非常錯誤的立場,導致雙邊政治關係僵冷。”
然而,正如 2021 年統計數據所顯示的那樣,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正在加強。此外,中方也在擴大從日本進口商品。日本對中國大陸的食品、農產品以及海產品和木材出口增至 2224 億日元(19.3 億美元)。香港特別行政區從日本進口商品方面跌至第二位。而美國則以1683億日元的銷售額獲得了所謂的“銅牌”。
總體而言,外國對某些類別的日本出口產品的需求顯著增長。例如,日本扇貝的出貨量去年增長 104%。日本生產商以 536 億日元的價格向國外銷售牛肉,同比增長 85.9%。對日本威士忌的需求量很大,其出口增長了70.2%。
專家劉江永專家指出,在許多方面日本出口的增長正是由中國市場確保的,中國市場從 COVID-19 大流行造成的危機中恢復得比其他市場更快。劉江永專家說:
“我認為有三方面直接因素:一是中國有效控制疫情,二是經濟開始回升,三是中日之間的相互需求。目前岸田文雄仍然採取的是政經分離的對華政策。而近來美國和日本又基於所謂經濟安全考量,對一些高科技產品和軍民兩用產品加以限制。從這一角度來看,今後日本政府不僅不會因經貿關係的改善而調整政治關係,或者日本右翼勢力放棄原有的錯誤立場,反而還有可能受到國內外負面政治因素的影響,導致中日經貿關係受到限制。”
對日本來說,增加農產品的出口以保證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要。畢竟,由於人口減少,日本國內市場正在萎縮。目前,食品和農產品的出口份額僅佔日本生產的所有產品的 2%。相比之下,在英國,這個數字達到 18%,在美國達到 12%。
日本參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有助於消除貿易壁壘並刺激貿易發展。因此,今年1月《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日本和中國生效。 2月該協議也將在韓國生效。儘管 RCEP 規定成員國之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關稅(超過 20 年)逐漸降低,但該協議包括的國家總人口為 22 億,它們貢獻了世界 GDP 的 30% 左右。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估計,RCEP 每年可為全球經濟創造額外的 1860 億美元。
Здание Парламента Японии в Токио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1.02.2022
日本國會譴責中國人權狀況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