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人工智能醫療保健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 Fotolia / science photo中國在人工智能醫療保健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在人工智能醫療保健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1.02.2022
關注
COVID-19 大流行給各國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中國以比許多國家更快的速度應對疫情,並繼續堅持“零容忍”戰略。醫療保健的壓力,加上龐大數量的人口,導致醫生短缺,迫使中國求助於新技術。在今天的“外國媒體看中國”節目中,我們先來看看,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是如何成為人工智能醫療保健領域的領先者的。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非常重視吸引高新技術發展醫療保健。這是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重點內容。尤其是中國在應用人工智能幫助醫生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例如,總部位於北京的醫療科技初創公司 Airdoc 成為第一家獲得有關部門批准將其 AI 算法應用到各地診斷眼疾的公司。高精度掃描視網膜的程序不僅可以確定疾病,還可以推薦治療策略,包括手術。《金融時報》指出,中國有 44800 名眼科醫生,對於14 億人口來說,這個數字很小。因此,使用軟件算法是加快診斷過程的重要工具。中國醫療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於,中國在個人醫療數據使用領域有其優惠政策。公司可以使用來自全國各省的數據來訓練基於這些數據的神經網絡。同時,例如在美國,相當一部分私人診所不向第三方提供數據。所以美國的 AI 培訓只能滿足於來自少數幾家診所的少量數據。結果,儘管美國的醫療科技初創公司積累的資金是中國的兩倍(24 億美元,2020 年為 14 億美元),但中國公司有能力創造更準確、更複雜的軟件產品。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大量敏感醫療數據的可用性會造成一定的洩漏和濫用風險。然而中國在立法層面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去年夏天通過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公司和機構在使用、存儲和處理其個人數據時必須獲得用戶的知情同意。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最後寫道,與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一樣,該法律規定公司有責任確保數據安全。
據美國商業新聞頻道 CNBC 報道,COVID-19 大流行不僅暴露了醫療保健領域的瓶頸,還表明瞭供應鏈的脆弱性。例如,在中國,供應鏈運作中的任何甚至很小的中斷都會對整個全球供應鏈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也再次印證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作用的大小——它保障了貿易、生產和物流。例如,深圳天津寧波西安等城市已成為全球物流和製造中心。一旦因新冠疫情而被封鎖,世界其他地區馬上就會感到這些城市的供應中斷。中國正在將這種流行病的傳播速度保持在歷史最低水平。 COVID-19 的 7 天移動平均發病率是每 100 萬人每天感染0.04 人。不妨作一比較:日本這個數字是 568.8,韓國是290.41,印度是 180.35。中國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在出現病毒傳播威脅的情況下快速卸載一項或多項物流能力。CNBC 最後說,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傳播,破壞還會繼續發生。
Солнечные батареи в китайской провинции Шаньси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2.2021
中國生態環境部:2020年中國PM2.5濃度同比下降8.3% 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的空氣質量在過去一年明顯改善。報道稱,PM 2.5 顆粒的數量減少了9.1% ,降至 30 微克/立方米。這個數字甚至比中國官方空氣質量標準35/立方米微克還要好。在中國北方的一些地區空氣質量的情況不太好:在北京、天津、河北省,PM 2.5 的水平超過了 40 微克。但仍比一年前低5.7%。路透社指出,減少有害排放是中國國家政策的優先事項,尤其是在北京冬奧會前夕。據中國生態環境部統計,全年全國339個城市的有害物質濃度均有所下降。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