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人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

© Sputnik / Larisa Saenko / 跳轉媒體庫為何美國人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
為何美國人將中國視為主要威脅?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0.12.2021
關注
評論
大多數美國人稱中國是主要威脅。美國社會學家斯科特•拉斯穆森進行的調查證明瞭這一點。當被問及哪個國家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時,42%的受訪者回答了中國。21%的人選擇俄羅斯。同時,超過半數的美國受訪者表示,對於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美國的貿易和旅行規定應當更加嚴格。
大多數民調顯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中國懷有敵意。例如,根據研究公眾情緒的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十分之九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中國是競爭對手,甚至是敵人 (89%)。大多數受訪者支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外交政策,無論是在人權問題上向北京施壓、加強經濟制裁,還是限制中國學生在美學習。從廣義上講,現在約有48%的美國人支持採取旨在遏制中國實力和影響的各種行動,並認為這應成為華盛頓的首要外交任務。相比之下,2018 年持這一觀點的人只有32%。
短短三年時間,敵視中國的美國人就增加了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變化發生在中美貿易戰開啓之後。2018年夏天,在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倡議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措施開始生效,隨後幾乎涵蓋了自中國進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加徵關稅沒有實現貿易平衡的目標,但輿論卻發生了強烈的負面轉變。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張家棟教授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是甚麼影響了如此急劇的情緒變化,仍然是個問題。一方面,在美國政治體系中,輿論是首要的,它影響著當局的情緒。
"中美關係是中美互動的結果。實際上美國的輿論是緩慢自主形成的,這一過程既與美國的政策有關,也與中國的變化有關。而且美國的輿論並非由政府能夠主導,反而是輿論的變化導致美國對華政策的最終形成。雖然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係,但是考慮到美國的輿論總體對政府具有批判性,應該說民間輿論對政府的影響要大於政府對民間輿論的影響。"
另一方面,華盛頓製造的負面言論、反華宣傳議程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人們的意識。煽動中國威脅論已經開始產生負面效果。對在美華裔和亞裔的種族歧視甚至暴力事件有所增加。張家棟認為,按照國家的政治制度來區分政治、貿易制度的提議完全是冷戰的殘餘。
"實際上這是一種冷戰邏輯。冷戰時期國家是根據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分成不同的陣營,對不同國家採取不同的政策。隨著冷戰結束進入全球化時代,全球主要的國家都開始去意識形態化,雖然無法完全去除,但是在包括旅遊貿易等絕大多數領域都把價值觀的區別對待降到低級別。然而當前由於中美競爭不僅是國家的競爭,也是價值觀的競爭,這一問題又重新出現。"
教授表示,大多數中國人並沒有改變對普通美國人的看法,他們理解要求對中國強硬的鷹派政客與美國人民的區別。張家棟教授說,許多中國人仍然渴望到美國求學或工作。
"總體上影響不大。據瞭解,目前中國學生仍然非常願意前往美國留學,沒有因為中美關係的惡化,或者美國對中國輿論的變化而改變留學意願。即使有學生無法前往美國,通常也是受美國對留學生政策變化的影響。這就意味著隨著美國對中國擔憂的上升,中國對美國的擔憂並沒有同等上升".
目前美國仍是“人才的熔爐”,吸引著全世界的優秀人才。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技術創新往往是由被美國的自由主義和科學研究、創造和創業自由所吸引的移民所推動的。目前的“美國明珠”——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英偉達、谷歌——都是其他國家的移民創造的。 隨著美國熱情好客的減弱,美國在IT、太空和人工智能等戰略領域的競爭力也將減弱。畢竟美國在這些領域取得的許多成就都要歸功於中國研究人員。在2019年疫前召開的最大行業盛會——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上發表的科學報告中,一半以上由谷歌、微軟研究院、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研究機構和公司的科學家撰寫,其中30%由中國研究人員執筆。
美國國會大廈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12.2021
中國人權研究會報告:美國對全球人權事業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