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216/1034985639.html
美國開發軟件工具預測可能激怒中國的行動 專家:效果將非常有限
美國開發軟件工具預測可能激怒中國的行動 專家:效果將非常有限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指揮官開發了一個軟件工具,用於預測中國政府對美國在該地區行動的反應,如軍售、美國支持的軍事活動,甚至是國會議員對台灣等熱點地區的訪問。專家指出,這一工具的出現反映出美方對華頻頻挑釁背後的不安心理,但軟件工具無法準確衡量中國人民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這一工具發揮的作用將非常有限。 2021年12月16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1-12-16T21:52+0800
2021-12-16T21:52+0800
2022-02-15T23:12+0800
評論
中國
軍事
台灣海峽
太平洋
美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833/63/1028336322_0:114:1100:733_1920x0_80_0_0_a521e57bacdbf3fa258aaed8975d4d10.jpg
報道稱,一個美國國防部官員說,該軟件工具計算的是“戰略摩擦”。它研究自2020年初以來的數據,評估曾影響美中關係的那些重大活動。這個基於計算機的系統將幫助五角大樓預測某些行動是否會激起中國的“過度反應”。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14日訪問駐夏威夷的美國印太司令部時,聽取了對這一新型軟件工具的介紹。此外,今年10月14日至15日,美國海軍“杜威”號與加拿大海軍“溫尼伯”號聯合穿越了台灣海峽。中國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認為,這是近年來美軍首次聯合他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手段進一步升級。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對此事件回應稱,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反制一切威脅挑釁。此外,儘管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7月26日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捨曼時,就如何有效管控分歧,防止中美關係失控提出三點要求,明確三條底線,其中明確指出,台灣問題是重中之重。如果“台獨”膽敢挑釁,中國有權利採取任何需要的手段予以制止。中方奉勸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務必恪守承諾,務必慎重行事。但此後,美國依舊在政治、經濟、軍事多個領域發展跟台灣的“半官方關係”。今年8 月,拜登首度批准對台軍售。11月,“美台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成功舉辦,美國邀請台灣參與“民主峰會”,美國議員也赴台訪問。 美國官員說,美加軍艦過航台灣海峽和其他類似事件助長了計算 “戰略摩擦”的需求,以確保美國的行動不會無意中惹惱中國。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楊勉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美方開發這一軟件說明其對華挑釁背後存在“心虛”心理,擔心擦槍走火引發嚴重後果。他說:楊勉教授表示,美方這種一面合作、一面對抗的對華策略,是導致中美關係難以緩和的關鍵。他說:楊勉教授認為,影響國際關係的因素眾多,單純依賴技術工具進行分析,很難準確預測中方對相關事件的反應。因此,美方開發這一工具能夠發揮的作用將會非常有限。他說:對於美方的行為,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7月在天津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捨曼進行會談時強調,中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美方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方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就脫鈎斷供,封鎖制裁;為了遏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只想解決美方關切的問題,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單方面受益,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8/1034665438.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0727/1034147808.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125/1034857406.html
台灣海峽
太平洋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1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833/63/1028336322_85:66:975:733_1920x0_80_0_0_88ae8fa7cf2d3e854957dbc58c92370c.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中國, 軍事, 台灣海峽, 太平洋, 美國
評論, 中國, 軍事, 台灣海峽, 太平洋, 美國
美國開發軟件工具預測可能激怒中國的行動 專家:效果將非常有限
2021年12月16日, 21:52 (更新: 2022年2月15日, 23:12)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指揮官開發了一個軟件工具,用於預測中國政府對美國在該地區行動的反應,如軍售、美國支持的軍事活動,甚至是國會議員對台灣等熱點地區的訪問。專家指出,這一工具的出現反映出美方對華頻頻挑釁背後的不安心理,但軟件工具無法準確衡量中國人民捍衛國家利益的決心,這一工具發揮的作用將非常有限。
報道稱,一個美國國防部官員說,該軟件工具計算的是“戰略摩擦”。它研究自2020年初以來的數據,評估曾影響美中關係的那些重大活動。這個基於計算機的系統將幫助五角大樓預測某些行動是否會激起中國的“過度反應”。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14日訪問駐夏威夷的美國印太司令部時,聽取了對這一新型軟件工具的介紹。
此外,今年10月14日至15日,美國海軍“杜威”號與加拿大海軍“溫尼伯”號聯合穿越了
台灣海峽。中國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認為,這是近年來美軍首次聯合他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手段進一步升級。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對此事件回應稱,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反制一切威脅挑釁。
此外,儘管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7月26日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捨曼時,就如何有效管控分歧,防止中美關係失控提出三點要求,明確三條底線,其中明確指出,台灣問題是重中之重。如果“台獨”膽敢挑釁,中國有權利採取任何需要的手段予以制止。中方奉勸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務必恪守承諾,務必慎重行事。但此後,美國依舊在政治、經濟、軍事多個領域發展跟台灣的“半官方關係”。今年8 月,拜登首度批准對台軍售。11月,“美台經濟繁榮夥伴關係對話”成功舉辦,美國邀請台灣參與“民主峰會”,美國議員也赴台訪問。
美國官員說,
美加軍艦過航台灣海峽和其他類似事件助長了計算 “戰略摩擦”的需求,以確保美國的行動不會無意中惹惱中國。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楊勉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美方開發這一軟件說明其對華挑釁背後存在“心虛”心理,擔心擦槍走火引發嚴重後果。他說:
“中美關係現在處於對抗狀態,美國採取了很多圍堵中國、挑釁中國的政策,因此美方擔心它無法準確判斷中國對他們這些行動會做出甚麼樣的反應,因此希望借助技術手段來處理這個問題。這說明美方儘管一方面挑釁中國,但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把這種情況發展成為中美戰爭。”
楊勉教授表示,美方這種一面合作、一面對抗的對華策略,是導致中美關係難以緩和的關鍵。他說:
“拜登對待中國和對待俄羅斯是類似的政策。一方面把俄羅斯當敵人、跟俄羅斯對立,另一方面,又跟俄羅斯表態不希望發生戰爭。在這種戰略思維的指導下,中美關係不會好轉。即使中美關係取得一點緩和的空間,也會被這種思維模式破壞。中國很難相信美方想要緩和雙邊關係的誠意。”
楊勉教授認為,影響國際關係的因素眾多,單純依賴技術工具進行分析,很難準確預測中方對相關事件的反應。因此,美方開發這一工具能夠發揮的作用將會非常有限。他說:
“對事件進行分析可以發揮一定作用,但是國際關係中的很多事情並不簡單,計算機計算出來的內容會過於技術化。比如,台灣問題是中國人的底線,但計算機無法準確評估中國人民對於祖國統一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中國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僅僅通過數據的角度去分析,產出的內容會跟現實會有很大偏差。”
對於美方的行為,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7月在天津同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捨曼進行會談時強調,中國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美方的“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壓中國的“障眼法”。對抗遏制是本質,合作是權宜之計,競爭是話語陷阱。有求於中方時就要求合作;在有優勢的領域就脫鈎斷供,封鎖制裁;為了遏制中國,不惜衝突對抗。只想解決美方關切的問題,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結果,單方面受益,既要壞事做絕,還想好處佔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