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美應都加入CPTPP

© AP Photo / Eugene HoshikoПеред совместной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ей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Перед совместной пресс-конференцией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3.11.2021
關注
隨著中美對抗的加劇,世界經濟領域的力量對比也在發生變化。
持續了幾年的特朗普主義並沒有幫助美國再次偉大,至少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夥伴而言是如此。當今中國正在逐步取代美國。在今天的《外國媒體看中國》節目中,我們將談到日本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以及為甚麼東京的最佳選擇是美中在最大區域貿易協定中合作並和平共處。此外,我們還要看看為甚麼華盛頓越來越多地呼籲結束與中國的對抗並開始努力恢復關係。最後我們還將分享全球科學界如何評價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
首先來談第一個話題。據《日本時報》報道,《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最佳選擇是美國和中國同時參與。《日本時報》文章的作者首先簡單介紹了該貿易協定的發展史。已經走完兩個最重要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的條款達成一致,並開始考慮美國的參與。第二階段是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單方面退出了該協定,日本主動以新的形式——CPTPP重啓TPP。在文章作者看來,現在第三階段即將到來,即CPTPP的進一步擴容。
中國已經申請加入CPTPP,現在必須得到參與該協定的所有成員的批准。 《日本時報》指出,中國的參與將有利於CPTPP,所有參與者都將從中受益。如果美國也加入CPTPP,那將更具建設性。《日本時報》的文章作者認為,這樣一來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將能夠在可以理解和相互接受的規則框架內相互合作,這將有利於整個世界貿易的發展。
白宮表示,拜登依舊想與習近平談一談,但是暫時沒有關於電話通話的新聞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6.11.2021
美中峰會:從易到難

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專家越來越多地談論應讓中美雙邊關係走上更具建設性的軌道。在《華盛頓郵報》不久前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昆西負責任治國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呼籲結束與中國的全面對抗。專欄作家伊桑·保羅(Ethan Paul)指出: 當然美國必須捍衛最重要的原則,而不是在關鍵問題上讓步;但是完全沒有必要試圖在所有方向上超越中國。在軍事領域尤其如此。只有結束印太地區的軍事化,才能穩定局勢、保障地區安全。否則該地區會很快變成一個火藥桶。所以最重要、最正確的問題是,要決定需要做些甚麼來實現長期和諧,使與中國的關係升溫,同時又不違背我們的基本原則,不背叛有著同樣價值觀的盟友。《華盛頓郵報》的文章最後提醒,其他一切都是自我毀滅的行為。
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寫道,中國正在建立廣泛的科研基礎設施,以履行其對氣候的承諾。文章指出,在氣候談判 COP26 開始之前發佈的文件向中國的行業、政府機構和研究機構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即動員所有資源來實現氣候目標。今年已經有 10 多家中國最大的研究所開設了研究中心以實現碳中和。現在有一個全面的全國性減少碳排放行動。《自然》寫道,中國曾承諾到 2030 年達到排放峰值,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這非常困難,因為中國的碳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是印度的三倍。順便說一下,印度承諾將到 2070 年才能實現碳中和。因此中國將不得不刺激某些產業,專注於綠色技術,同時停止對煤炭能源、內燃機等一些傳統領域的研究。中國已經為可再生能源制定了具體目標。到 2060 年它應該佔本國所有能源生產的 80%,而現在僅佔 16%。到2040年全國40%的汽車銷售由新能源驅動。當然一些 COP26 參與者對中國看起來似乎雄心不大的有關氣候的聲明以及中國堅持改變最終文件的措辭感到不滿。尤其是將“棄煤發電”改為“煤炭發電比重逐步下降”。懷疑者指出,如果中國不採取更多措施,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就無法實現。然而,重要的是要明白,一個問題是要承擔哪些承諾,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履行這些承諾。 《自然》雜誌最後寫道,中國並沒有承擔超出其承受能力的範圍。
Майнинг криптовалют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0.08.2021
深圳將徹底杜絕加密貨幣
中國政府禁止後,中國巨大的挖礦能力去哪兒了? 《金融時報》回答了這個問題。該報與最大礦業公司進行了交談,發現自今年 5 月以來,全球 14 家最大礦業公司已從中國出口了超過 200 萬台加密貨幣礦機。他們大多落地在四個國家——俄羅斯、美國、哈薩克斯坦和加拿大。在挖礦被禁之後,180 萬台機器去了俄羅斯,美國和哈薩克斯坦各收到 8.7 萬台。另有 3.5 萬輛汽車開始在加拿大工作。然而,還有超過 70 萬輛汽車尚未推出——它們要麼正在等待從中國發貨,要麼尚未在接收國收到。運輸礦工是一個極其複雜和昂貴的過程。機器非常脆弱,經常到收件人那裡時已經有損壞。雖然最大的礦業公司原則上決定放棄中國的陳舊設備——運輸它們無利可圖,但出現在委內瑞拉和巴拉圭等經濟落後國家的小型礦工以低價購買損壞的設備,並試圖修復好它們,同時還能掌握加密貨幣的挖掘。中國的採礦禁令導致硬件價格下降近三分之一。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最後指出,現在的問題不是礦工短缺,而是發電能力短缺,因為中國多年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貨幣開採中心。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