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待歐盟為發展經濟合作先做讓步

© AFP 2023 / THIERRY CHARLIER中國期待歐盟為發展經濟合作先做讓步
中國期待歐盟為發展經濟合作先做讓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11.2021
關注
歐盟應取消對中國官員的制裁,這是達成中歐投資協定的先決條件,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不久前做出此番表態。他說,有些問題中國不會讓步,比如在台灣問題上。而外部壓力越大,中國人民就越堅決抵制。
張明談到台灣是有其原因的。近來一個時期布魯塞爾各級官員開始加強與台灣代表的接觸,例如,有最近歐洲議會議員的台灣之行以及民進黨代表吳釗燮的歐洲之行。對這兩起事件,中國外交部都表示了強烈的譴責。當然,歐洲官方否認有任何政治關係,並指出布魯塞爾尋求在不背離“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發展與台北的經濟互動。然而政治和經濟密切相關。故難以保持平衡。
台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6.11.2021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稱與台灣完全統一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例如,台灣希望與歐盟達成一項投資協議,類似於去年年底布魯塞爾和北京宣佈即將簽署的協定,但由於歐盟與中國關係惡化的升級其有關進程被終止。總的來說,與台灣的協議對布魯塞爾來說絕對沒有經濟意義。歐盟國家與台灣之間的相互投資本來就沒有甚麼限制,資金可以雙向自由流動。此外,許多國家與生產微電子產品的台灣公司在技術上有著密切聯繫。反過來,台灣也離不開西方的基礎技術,而台灣的微電子產業正是以此為基礎。因此,與台灣簽署任何正式的,甚至是經濟協議,都只是台灣現任政府需要獲得額外政治分數的戰略舉措。
對於布魯塞爾來說,政治考量更有可能與經濟利益發生衝突。一方面,由於歐盟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多年來致力於達成投資協議的工作已經原地踏步。如今,正如張明團長指出的那樣,歐盟必須首先“糾正自己的錯誤”,否則就不會達成協議。該協議的簽署有利於北京和布魯塞爾雙方。但歐洲也有其政治原因。布魯塞爾夾在中美兩場交鋒之間,被迫認同美國主要盟友。中國傳媒大學港澳台與世界事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包括繼續投資協定方面的工作,也將帶有其政治色彩。王鵬專家說:
歐洲議會給中歐關係重重一擊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3.11.2021
歐洲議會給中歐關係重重一擊
“從歐洲政客和議員的角度來看,雖然通過中歐投資協定為歐盟獲取經濟利益是他們重要的業績,但是在中美高強度博弈對抗的情況下,歐盟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不能夠輕易表態。而且前段時間中歐間相互制裁的連鎖事件,讓歐洲從政界到學術界在對華政策方面都產生了較大的反彈。過去他們不太認為中國是一個威脅,畢竟二者間距離遙遠,不存在領土爭端。然而此次中國對歐盟採取反制措施,讓他們感受到了切身威脅,將中國不再單純視為一個遙遠的貿易夥伴。另外,歐洲長期打著民主價值觀的旗號,理直氣壯地對包括中國在內所謂的非民主國家進行批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對歐洲採取反制措施,讓他們不僅實際利益受損,顏面更是受到傷害。所以歐盟對此是不能接受的。歐盟認為若是在該問題上對中國服軟,那麼今後在包括投資貿易等各方面都有可能被中國隨時敲打。因此歐盟的政客認為,一定要頂住這波壓力。”
“對於歐洲的工商界而言,他們作為中歐投資協定的實際受益者,無疑是希望歐盟能夠務實地推進合作。但是在議題涉及政治和意識形態安全化後,他們發聲的的影響力多少會被淹沒。長期來看,協定的推進還要取決於歐盟內部政治是否會發生變化。”
現在歐洲正試圖恢復與北京的關係,例如以27+1的形式舉行峰會。事實證明這未必會很順利。原因在於歐盟本身的運作問題,越來越無法統一立場。有時個別的,遠非主要國家,就像立陶宛,開始越過北京的紅線。那麼其成員國就無法在峰會期間向中國表達自己所謂的同一立場。不顧歐盟努力發展對華雙邊關係的共同政策,東歐國家往往不考慮德國和法國的利益,後者從保護自身競爭優勢的角度處理與中國互動的問題。有媒體報道稱,去年12月歐盟與台灣“副部長”級一年一度的磋商期間,計劃通過一項秘密計劃,擴大貿易聯繫、科技交流,並建立官員定期會晤機制。不過此想法在最後一刻被放棄了。顯然,這裡布魯塞爾的務實考量戰勝了一些政客在與北京打交道時一貫堅持的意識形態的強硬立場。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的上述表態只是印證了歐洲終於開始意識到的一點:要想獲得自身利益,不要試著參與與己無關的對抗。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