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4/1034639271.html
中國公佈空間站後續建造規劃 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
中國公佈空間站後續建造規劃 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0月14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10月14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稱,在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及工程全系統綜合評估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後續,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 2021年10月14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1-10-14T16:57+0800
2021-10-14T16:57+0800
2022-01-26T02:16+0800
科技
中國
空間站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36/26/1027362664_0:1:1200:676_1920x0_80_0_0_0bd6bf27fd23e50f1f97ea418a636d28.jpg
林西強說,在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及工程全系統綜合評估後,工程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他介紹,空間站建造階段規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首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運送補給物資,為隨後實施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做準備;其次,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駐留期間,將先後發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進行艙段轉位,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建造;隨後實施天舟五號貨運補給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開展在軌輪換。林西強還表示,對空間站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後,轉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後續,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與空間站共軌長期獨立飛行,開展巡天觀測,短期停靠空間站進行補給和維護升級。中國載人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預計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有3個艙段,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其中,核心艙用來控制整個空間站組合體,兩個實驗艙分別用於生物、材料、微重力流體、基礎物理等方面的科學實驗。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014/1034638311.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1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36/26/1027362664_150:0:1051:676_1920x0_80_0_0_0098e05f5f6c9751c0cea565e34a5f3b.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科技, 中國, 空間站
中國公佈空間站後續建造規劃 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
2021年10月14日, 16:57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2:16)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0月14日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10月14日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稱,在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及工程全系統綜合評估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後續,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
林西強說,在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及工程全系統綜合評估後,工程將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
他介紹,空間站建造階段規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首先發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運送補給物資,為隨後實施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做準備;其次,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駐留期間,將先後發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進行艙段轉位,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間站三艙組合體建造;隨後實施天舟五號貨運補給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五號乘組將與神舟十四號乘組開展在軌輪換。
林西強還表示,對空間站狀態進行全面評估後,轉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後續,將擇機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與空間站共軌長期獨立飛行,開展巡天觀測,短期停靠空間站進行補給和維護升級。
中國載人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預計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450公里,傾角42~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有3個艙段,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其中,核心艙用來控制整個空間站組合體,兩個實驗艙分別用於生物、材料、微重力流體、基礎物理等方面的科學實驗。